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陽春白雪

注音一式ㄧㄤˊ ㄔㄨㄣ ㄅㄞˊ ㄒㄩㄝˇ
漢語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
出處戰國楚‧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「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。」
釋義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。
形容高深且不通俗的文學藝術作品。
例句長老聽了,讚歎不已道:「真是陽春白雪,浩氣沖霄。」(明‧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六十四回)
他的作品如陽春白雪般深奧難懂。
相似詞曲高和寡
成語故事萌典 教育百科
	陽春白雪

補充說明

出處

《陽春白雪》與《下里巴人》

文/潞

  使用古書裏的成語來形容所要表現的事物,不但可以減省筆墨,而且可以增益文采,所以人們喜歡采用。時常在文章中看到作者自稱為「下里巴人」以示自謙,這其實是一種誤用。「下里巴人」中雖有一個「人」字,但並非是指人,而是指歌曲。《文選 宋玉〈對楚王問〉》中記載:「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》、《巴人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。其為陽阿薤露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。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,不過數十人。引商刻羽,雜以流徵,國中屬而和者,不過數人而已。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」李周翰注曰:「《下里》、《巴人》,下曲名也。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高曲名也。」由此可知,「陽春白雪」與「下里巴人」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名。

  從各種文獻中不難發現,下里巴人一類的巴人歌謠,很早就已影響到了中原地區。巴人的歌舞多是群體的,唱歌時大家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。

  巴渝民歌因曲調流暢、曲風明快活潑和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情,從而被人們廣為喜愛。大家所熟悉的《竹枝詞》就是在《下里》《巴人》這樣的歌曲上衍變而來的。「竹枝詞」,又名「竹枝」、「竹枝子」、「竹枝曲」、「竹枝歌」。在唐《樂府》中以地名命名而將「竹枝」稱為「巴渝歌」。杜甫在夔州有詩說:「萬里巴渝曲,三年實飽聞」。

  從唐人擬作的《竹枝詞》中,可以看出民間在《竹枝歌》的基調是愁苦悲涼的,後來經過文人的采錄與潤色後流傳下來。我們熟悉的劉禹錫的《竹枝詞》就屬于這一類。與民間的《竹枝詞》一樣,《薅草鑼鼓》是巴渝、巴楚一帶薅草時節以鑼鼓伴奏的傳統民歌演唱形式。《薅草鑼鼓》的起源很早,起源于農事,人們祭拜農神田畯,驅邪避害,與巴楚先民信巫尚鬼的民俗有密切關系。

  「下里巴人」、「竹枝詞」、「薅草鑼鼓」是巴渝古代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樣式,它們之間有著明顯的傳承關系。「竹枝詞」和「薅草鑼鼓」是不同時代的「下里巴人」,是對「下里巴人」豐富和發展。一方面是藝術形式、藝術風格的傳承、一方面又是形式和內容隨著歷史和社會生活的變遷而變易。

  像所有活躍在民間的大衆藝術一樣,無論是「下里巴人」還是「竹枝詞」他們最大的長處便是「通俗性」。它們雖然語言通俗但反映的內涵卻十分深刻。所以人說「山歌無本句句真。」

  「陽春白雪」與「下里巴人」雖然一個高雅清麗、一個活潑靈動但都是表達真實感情的思之聲,因而得以豐富和發揚至今。

參考論文:陳正平 《巴渝古代民歌簡論》

FROM: http://gb.cri.cn/3601/2004/11/22/109@366853.htm
1238_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