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一日三秋

注音一式ㄧˊ ㄖˋ ㄙㄢ ㄑㄧㄡ
漢語拼音yī rì sān qiū
同義詞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
出處《詩經‧王風‧採蓮》:「彼采葛兮,一日不見,如三月兮;彼采蕭兮,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;彼采艾兮,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。」
南朝‧梁‧何遜《為衡山侯與婦書》:「路邇人遐,音塵寂絕,一日三秋,不足為喻。」
釋義三秋:三個季度。意思是一天不見面,就像過了三個季度。比喻分別時間雖短,卻覺得很長。形容思念殷切。

過一天就像過三年一樣。秋:秋季,在此代指為一年。
形容思念殷切。特別著重指情人、朋友間的深刻思念。
例句魯迅《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》:「只是比較的慢,使我們性急的人,有一日三秋之感罷了。」
我和他分別才幾天,就好像已經很久了,時刻都在盼望他回來,真有一日三秋之感啊!
老師平日受到同學愛戴,這兩天因生病請假,使同學有一日三秋之感。
情人相戀,偶爾分別,總覺得「一日三秋」,日子難捱。
自從分別以後,我總覺得「一日三秋」,每天都盼望著你能早日回來相聚。
自從與你相別,一日三秋,未足為喻。
弟弟幾天後就要去旅行了,他希望快點到那天,這幾天對他來說真是「一日三秋」。
各位,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,真的好想念你們!
相似詞牽攣乖隔,朝思暮想,寸陰若歲
相反詞去者日日疏
成語故事萌典 教育百科
	一日三秋	三秋一日	日三秋

補充說明

釋義

  過一天就像過三年一樣。是“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”的縮寫版。形容對異性的熱切思戀。似乎專用于戀情。三秋,三個秋天。也有人說是三個秋季的,欠妥;如依原出處,則是。

  典出《詩經•王風•采葛》: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見,如三月兮。彼采蕭兮,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彼采艾兮,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。”

  有人認為“這是一首勞動者口頭創作的旨在表現和歌頌彼此偉大、純真之友誼的民歌”(《詩經鑒賞辭典》,任自斌主編,河海大學出版社,1989年12月第1版)。

  把這首傳誦兩千多年的《詩經》名篇定性為“友誼的民歌”,怕是沒人贊同。設想,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,彼此間日思月想以致達到“一日三秋”的地步,那麽,他把他的配偶放在什麽位置?很明顯,把這首詩定性為“友誼之歌”,違反了基本的人性。縱觀中國(不如也加上外國)曆史,同性之間可以刎頸、可以挂劍、可以高山流水,卻未曾見“一日三秋”的!

  原詩中的主人公應該是男性,因為那時的男人負責打獵、耕作、打仗,女人負責紡織、采摘、炊竈。主人公的思戀對象,先是采葛、後是采蕭、再是采艾,分明是位勤快的勞動姑娘。

  至于“三月”、“三秋”、“三歲”的逐層遞進,只是思戀之情逐層深化之需要。把“不見”的“一日”誇張為“三月”、“三秋”或“三歲”,都是一個意思:你不在我身邊,時光過得很慢很慢。

  (龔 厚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chapter-379-3-1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