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,姓姬名旦,周文王的兒子。武王即位後,就輔佐武王,擔當重大國政。武王九年東伐商紂,到了盟津,周公也隨行相助。十一年,武王再伐商紂,打到牧野,周公又幫助武王作<牧誓>。滅商後,周公被封在少昊故墟曲阜一帶,稱作魯公。但他不赴任,留在京城輔佐武王。
武王崩逝,成王年少,周公怕天下諸侯知道武王死訊後會背叛,就親自踐天子位,暫時代理成王處理國政。他的弟弟管叔、蔡叔在國中散布謠言說:「周公將對成王不利。」
為怕大家誤會,周公向太公望、召公奭表白心意說:「我所以不避忌而代理成王攝行政事,實在是怕天下背叛而亡國,這樣將無法向先王太王、王季、文王交代。三位先王為天下憂苦已經很久了,雖然到現在稍有一點成就,可惜武王早逝,成王年小,為了完成周的大業,我才這麼做。」
於是不顧流言,繼續輔佐成王,叫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就封。臨行前,周公告誡伯禽說:「我是文王的兒子,武王的弟弟,成王的叔父,地位已不低了。但是我卻常常在洗頭時,三次握著頭髮,吃飯時,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,匆忙的起來禮待賢士,還怕錯過了天下的賢才。你到了魯國後,千萬要小心謹慎,不要以擁有一個國家而驕慢待人。」
意義:
比喻禮賢下士,求才殷切。
出處:
這成語出自《史記˙魯周公世家》,是周公的故事。周公勤於政事,常常在吃飯中,幾次吐出口中食物來接待賢人,洗頭時,幾次握著頭髮去接待賢人。原文是:「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於天下亦不賤矣。然我一沐三握髮,一飯三吐哺,起以待士,猶恐天下之賢人。子之魯,慎無以國驕人。」
例句:
(1)周公求賢心切,常常是吐哺握髮來接待士人。
(2)由於他的吐哺握髮,公司裡因此人才濟濟。
★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社出版李炳傑編著「看故事學成語」
FROM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