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春秋時代,楚國本來是南蠻之國,後來漸漸強大了,並且最先僭稱王號,常常出兵侵陵鄰近的小國。
  有一次,楚國又出兵攻打鄭國。鄭國守將皇頡率兵迎戰,不幸戰敗了,而且被楚將穿封戍俘獲了。
  穿封戍很高興地帶著他的俘虜回去報功,不料在半路上被楚王的弟弟公子圍把俘虜奪去了,說是他擒到的。
  穿封戍當然不服氣,就告到楚王那裡,楚王便派伯州犂負責處理。
  伯州犂聽了穿封戍和公子圍的陳述之後,就說:「要明白這事,最公正的辦法,便是問俘虜自已,誰捉住他的,他總不會搞錯吧。」
  穿封戍認為他捉住皇頡,這是事實,問誰都不怕;而公子圍呢?他也有恃無恐,料定伯州犂不敢得罪他,所以兩人都同意他的辦法。
  伯州犂早已打定了主意,便叫人把皇頡帶上來,然後,舉起一隻手向上指著公子圍說:「這位先生是公子圍,是我們國王的弟弟。」又用手向下指著穿封戍說:「這是穿封戍,是方城外的縣尹,這兩人到底是誰捉住你的?」
  穿封戍和公子圍都注視著皇頡,等著他的答覆。皇頡是一位很機靈的人,當時看到伯州犂的手勢,和聽他的語氣,便知道伯州犂是存心袒護公子圍的,他被穿封戍俘獲,本來已經恨他,現在自然樂得討好楚國當局,或者可以獲得赦免,所以他就很肯定的說是被公子圍捉住的。於是功勞歸公子圍的,穿封戍雖然十分氣憤,但也無法可想了。
※謂玩法作弊的人,故為出入,顛倒輕重。「左傳」:「伯州犂上其手曰:『夫子為王子圍,寡君之貴介弟也;』下其手曰:『此子為穿封戍,方城外之縣尹也,誰獲子?』」


《細說成語典故》
  比喻玩弄方法,串通作弊。

  典出《左傳•襄公二十六年》。

  春秋時魯襄公二十六年(前485),楚康王和秦景公聯手侵襲吳國,聽說吳國已有防備,便回兵,順道侵襲鄭國。五月,楚秦聯軍到達鄭邑城麇(jūn)。鄭國大將皇頡(xié)將兵守衛。皇頡打開城門,與楚軍穿封戌交戰,戰敗。穿封戌逮住了皇頡。公子圍一見勝利果實,便與穿封戌爭搶皇頡。穿封戌不答應,於是二人便爭吵起來。

  公子圍和穿封戌拉拉扯扯地來見楚大夫伯州犁,請伯州犁裁斷。伯州犁說:「這得問問鄭國被捉的敗將。」於是,五花大綁的皇頡便站在伯州犁面前。伯州犁對皇頡說:「他們兩位爭奪的是閣下,誰捉的閣下,閣下難道會不知道嗎?不說也沒關系,我來問話。」於是伯州犁擡了擡手(「上其手」):「這位是公子圍,是我們楚國國君的兄弟。」隨著又按了按手(「下其手」):「這位是穿封戌,是楚國邊遠地區的縣官。誰逮的你?」

  皇頡心領神會,立即說:「我碰上了公子圍,打不過他,被他逮住了。」穿封戌見手下敗將公然撒謊,討好權貴,頓時怒火萬丈。抽出利刃便直取公子圍,公子圍閃身便跑,穿封戌沒追上。 楚軍帶上皇頡班師回國。

  伯州犁「上其手」、「下其手」的動作,被煉為典故「上下其手」。

  (王成綱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chapter-379-5-7.shtml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