緘,封閉。信皮上發信人或單位後邊的「緘」就是「封」的意思,所以,信皮也叫信封。在他的嘴上加了三次封條。比喻說話謹慎或默不作聲。
典出漢代劉向《說苑•敬慎》:孔子之(去、往)周(成周,地名,周敬王姬gài遷都于此。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),觀于太廟(帝王的祖廟)。右陛(bì,台階)之前有金人(銅人)焉,「三緘其口」,而銘(銘文,鑄刻在器物上記功或警戒的文字。此處名詞用作動詞,雕刻銘文)其背曰:「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,戒之哉!無(通「毋」,別,不要)多言,多言多敗。」孔子顧(回頭)謂弟子曰:「記之,此言雖鄙(粗俗),而中(zhòng,切合)事情(事物的情理)。 」
三國魏王肅《孔子家語》,也有此記載。
(侯 雁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chapter-379-5-4.shtml
歷史故事:三緘其口
作者﹕弘毅
........
【正見網】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FROM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6/11/21/n1528923.htm
《孔子家語‧卷第三‧觀周第十一》
…
孔子觀周,遂入太祖後稷之廟,廟堂右階之前,有金人焉,三緘其口,而銘其背曰:「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。無多言,多言多敗。無多事,多事多患。安樂必戒,雖處安樂必警戒也無所行悔。言當詳而後行所悔之事不可複行勿謂何傷,其禍將長。勿謂何害,其禍將大。勿喟不聞,神將伺人。焰焰不滅,炎炎若何。涓涓不壅,終為江河。綿綿不絕,或成網羅。綿綿微細若不絕則有成羅網者也毫末不劄,將尋斧柯。如毫之末言至微也劄拔也尋用者也誠能慎之,福之根也。口是何傷,禍之門也。強梁者不得其死,好勝者必遇其敵。盜憎主人,民怨其上,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,故下之。知衆人之不可先也,故後之。溫恭慎德,使人慕之。執雌持下,人莫踰之。人皆趨彼,我獨守此。人皆或之,我獨不徙。或之東西轉移之貌內藏我智,不示人技,我雖尊高,人弗我害,誰能于此。江海雖左,長于百川,以其卑也。水陰長右江海雖在于其左而能為百川長以其能下天道無親,而能下人,戒之哉!」
孔子既讀斯文也,顧謂弟子曰:「小人識之,音志此言實而中,情而信。詩曰:『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』戰戰恐也兢兢戒也恐墜也恐陷也行身如此,豈以口過患哉?」孔子見老聃而問焉,曰:「甚矣道之于今難行也,吾比執道,而今委質以求當世之君而弗受也,道于今難行也。」老子曰:「夫說者流于辯,流猶過也失也聽者亂于辭,如此二者,則道不可以忘也。」
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