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,齊王派出了一個使者,要他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。
齊王的這位使者,沒到過趙國,更沒見過趙威後。但他早已聽說,趙威後是一位很賢德的王后,所以,他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。他想去向趙威後問安,趙威後一定會很歡喜。她一歡喜,說不定會回賜一件什麼貴重的小禮品。因此,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,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。
披星戴月,馬不停蹄,終於到了趙國京都邯鄲。
邯鄲,在齊王使者的想像中十分美麗。是啊,那雕樑畫柱的梳妝樓;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;那熱鬧非凡的市橋;那巍峨秀麗的叢台……他聽人說過了很多很多回,可就是沒有見過。因此,一路上盤算著,待辦完了公事,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,飽飽眼福。
他直奔趙王城,去問候趙威後。
果然,趙威後不負賢名。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鮮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,那趙威後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,在等候了。她一身的正氣,滿臉的慈祥。
禮儀過後,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問候趙威後的親筆信,遞給了趙威後。但不知怎的,那趙威後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,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:「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?」
「好。」齊王使者答。
趙威後又問:「黎民百姓好嗎?」
「好。」齊王使者答。
趙威後再問:「齊王也很好嗎?」
「也很好。」齊王使者答。
隨著趙威後的問候,該如何回答,齊王使者都回答過了。可齊王使者心裡卻很不是滋味。他是直率的人,心中有啥,便會說啥。再說,見趙威後是那樣的慈祥與寬厚,於是,他問道:
「尊貴的威後,吾奉吾王旨意,專程向你來問安。照說,你若回問的話,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。可你先問的,卻是年景和百姓。你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,而把尊貴的擺在了後頭呢?」
趙威後微微地笑了:「話可不能這麼說。我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,後問候你的大王,自有我的道理。」
齊王使者:「什麼道理?」
趙威後:「你想想看:假如沒有好年景,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?同樣,假如沒有黎民百姓,又哪裡有大王呢?所以說,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;不這樣問,便是捨本逐末。你說是不是這樣呢?」
「這……」
齊王的使者,張口結舌了。
召見一結束,齊王的使者,一沒有去觀光那雕樑畫柱的梳妝樓,二沒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,也沒有去遊覽那巍峨的叢台和熱鬧的市橋,便直接回齊國去了。
在歸國的路上,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。雖說那趙威後什麼禮品也沒有賜給他,可他並不認為是空手而回。他覺得,趙威後的那不是「捨本逐末」的幾句問候,比什麼禮品都貴重,都沉重……
來源:金石網 http://www.kingsnet.biz/asp/chengyu/ShowStory.asp?ID=231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捨本逐末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7/9/28/48600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【原文】
三曰: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,先務於農民。農非徒為地利也,貴其志也。民農則樸,樸則易用,易用則邊境安,主位尊。民農則重,重則少私義,少私義則公法立,力專一。民農則其產復,其產復則重徙,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。民捨(1)本而事(2)末,則不令;不令則不可以守,不可以戰。民捨本而事末,則其產約(3);其產約而輕遷徙,輕遷徙,則國家有患,皆有遠志,無有居心(4)。民捨本而事末,則好智(5);好智則多詐,多詐則巧法令(6),以是為非,以非為是。《呂氏春秋·士容論·上農》(7)
【批注】
(1) 捨:此處讀音「捨」,通「捨」,捨棄。
(2) 事:從事。
(3) 產約:農作物生產量減少。
(4) 居心:安居鄉土之心。
(5) 好智:喜愛耍小聰明。好,音「號」。
(6) 巧法令:擅於玩弄法令。
(7) 典故另見於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。
【故事闡述】
《呂氏春秋·士容論·上農》一文,寫的是以農立國的治國方針。當時以農業為治國的根本大業,認為工、商為末業。所以文中「民捨本而事末」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工商業,如此國家難以治理。作者認為人民因務農而生產富足,就不會輕易遷移。反之,人民不從事農業而從事工商業,則農作物減少,就會輕易遷移,這時如果碰上國家有禍難,人民將無心長住鄉土。而且人民從事工商業,會耍弄小聰明,因而狡猾多詐,玩弄法令,顛倒是非。
後來「捨本事末」逐漸演變成「捨本逐末」,用來指不求事物的根本,只重視枝微末節,不知輕重之意。
【討論】
1、你曾經做過哪些捨本逐末、不知輕重的事?其結果如何?請與大家分享。
【造句練習】
例:我發現她數理成績的根本問題就在於「捨本逐末」,也就是一味地死背公式,但不去理解公式背後的原由與道理。這樣一來,只要命題靈活了一些,馬上就不知所措,還容易發生張冠李戴的誤用情形。
例:現今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得到解決,就必須從道德層面切入,否則一切作為不過是揚湯止沸、捨本逐末。
【相似成語】
本末倒置、買櫝還珠
【課後時間】
甲:捨本逐末這一句成語在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另有記載,話說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與百姓安好,才問候齊王這件事,感到不悅。但是趙孝威太后從容地回答說:「苟無歲,何以有民?苟無民,何以有君?故有問捨本而問末者耶?」意思是:「如果沒有歲收,怎麼會有良民?沒有良民,怎麼會有國君?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?」趙孝威太后說的齊國使者無言以對。
乙:請在括號內填入與捨本逐末相反的成語。
1、按( )就班。
2、循序漸( )。
3、( )圖索驥。
4、照章行( )。
參考答案:
按部就班;循序漸進;按圖索驥;照章行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