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「莫須有」一詞,在歷史上首次出現是於南宋宰相秦檜口中,多被了解為秦檜誣諂岳飛的強詞奪理之詞。
秦檜為宋高宗寵信的大臣,為怕頻頻立功的將軍岳飛威脅其地位,向宋高宗游說,發了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;並憑「莫須有」三字罪名,於紹興十一年(1142年)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,於大理寺風波亭賜死岳飛父子。岳飛為中國史上著名的忠臣,秦檜因此負上奸臣的罪名,而「莫須有」一詞及其典故亦在世世代代家傳戶曉。
FROM: http://zh.wiktionary.org/wiki/莫须有

起源
紹興和議之後,秦檜唆使其同黨万俟卨(讀音「mò qí xiè/ㄇㄛˋ ㄑㄧˊ ㄒㄧㄝˋ」,万俟是複姓。)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飛抗金時擁兵不救、放棄陣地等許多「罪名」的奏摺。此後秦檜再收買張俊、王貴、王俊去誣告岳飛兒子岳雲曾寫信給張憲,欲與之共同發動兵變。
紹興十一年九月,張憲被捕入獄;十月岳飛、岳雲兩父子也被騙入獄。已經辭官在家、明哲保身的老將韓世忠忍不住,去問秦檜岳飛何罪,秦檜蠻橫地回答:「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。」韓世忠氣憤地說:「『莫須有』三字,何以服天下!」是年十二月,高宗賜死了岳飛。

考證
「莫須」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語,是「難道不」或「難道沒」的意思。如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有「莫須召二三大將來」之語,《寶真齋法書贊》有「莫須與他明辯」之語,《曲淆舊聞》有「莫須待介甫參告否」之語,《鐵圍山叢談》有「莫須問他否」之語,《思陵錄》有「莫須批出」之語,《後村大全集》有「莫須有人」之語,又如《分類夷堅志》有「莫須謝尚書否」之語。紹興十年宋高宗下達《御札》:「……據(今來)事勢,莫須重兵持守、輕兵擇利;其設施之方,則委任卿,朕不可以遙度也。」《宋史》原文:「獄之將上也,韓世忠不平,詣檜,詰其實。檜曰:『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』。」可解釋為「其犯罪事實難道沒有嗎?」
清代的《資治通鑒後編》表示「莫須有」三字是弄錯了,《續資治通鑑·考異》引《中興記事本末》的旁證,認為是「必須有」,朱彝尊亦同意此說。呂叔湘引用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》標點做「莫,須有」的說法,解釋為「或許有」,「世忠截其語而合之,以詆檜之妄。」,臺灣作家李敖曾考證「莫須有」的正確解釋應該為「莫須 有」,「莫須」是宋朝的口頭語,後來失傳,是「難道沒」的意思,「莫須有」意為「難道沒有嗎?」,所以李敖認為,歷史真相是韓世忠問秦檜岳飛是否有罪?秦檜反問:「難道沒有嗎?」。秦檜作為一位大臣,不可能只以「不必要有罪」這種理由就可以殺害岳飛這樣的名將,不合情理。
FROM: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莫须有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