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ㄇㄛˋ ㄒㄩ ㄧㄡˇ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mò xū yǒu |
出處 | 《宋史‧嶽飛傳》:「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。」 |
釋義 | 原意是也許有吧。後指憑空捏造。 |
歇後語~秦檜殺岳飛:罪名莫須有
釋義
恐怕有﹑也許有的意思。
宋史‧卷三六五‧岳飛傳:「獄之將上也,韓世忠不平,詣檜詰其實,檜曰:『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。』」後用來比喻誣陷的事情。聊齋志異‧卷四‧田七郎:「殺人莫須有!至辱詈搢紳,則生實為之,無與叔事。」
「莫須有」一詞,今人解作,「無須要有的罪名」其實是錯的,這個古詞,正確應解作「也許有吧!」才對,當天岳飛與秦檜的對話換用今天的語言會變成:
「秦檜,我何罪之有?」岳飛。
「也許有吧!」秦檜回答。
所以「莫須有」一詞,應解作「也許有吧!」現代的用法多引以描述被人冤枉或小人當道的情況。
FROM: http://zh.wiktionary.org/wiki/莫须有
李敖:好讀書須求甚解
大家看這個手式是幹什麼的?作揖,我被別人作揖了。什麼意思?有人向我作揖說,李敖先生,李大師,你這個節目裡面講的話,有的時候太過度了吧?按照跟鳳凰電視台我們私下的協議,談政治的部分要稍微客氣一點。可是你談的比例好像高了一點。所以,今天這一集不談政治,談一個我最拿手的本行,就是談談我們怎麼樣的求真,怎麼樣的對知識了解,怎麼樣學習東西。這一個是我最拿手的。
首先,我們求真一匹白顏色的馬。美國以前的國務卿赫爾,人家問他,這個站在你面前馬是什麼顏色?赫爾說,我看到的這一邊是白色的,那一半什麼顏色不知道。請問,我們是不是這樣子來求知呢?赫爾說的是對的,是真相。就是那一半是不是白的,我不知道。根據我們的經驗,我們認為白馬這一半是白的,那一半也該白才對。可是他不這樣子說,他說這樣子說就武斷了。這是求知的一個方式。
如果我們這個樣子求知,我們就會發現真理的獲得真得是越來越難了。
不過,沒關系,你可以看看李敖給你們亮幾招,你也知道怎麼樣處理這個問題。
請看:民族英雄岳飛死以前先被關起來。他本是元帥級的大將。另外一個元帥韓世忠就問當時的丞相秦檜,什麼原因把岳飛抓起來?什麼罪名啊?歷史上記載說秦檜說,莫須有,莫須有。韓世忠說,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。
一個大將被抓起來了,他要有罪名啊,這個罪名怎麼叫莫須有呢?大家都曉得“莫須有”是沒有啊!
但是,你們所學到的統統錯誤。你們都以為“莫須有”三個字是沒有。你用大腦想想,人之常情通不通?秦檜是國務總理,韓世忠是元帥,另外一個元帥岳飛被抓起來了,韓世忠問國務總理秦檜,為什麼要抓他?秦檜說,沒有罪,莫須有。是沒有罪罪名?幹嘛你抓的不是張三李四,你抓的是個元帥,可以沒有罪嗎?
清朝有一個大學者俞正燮,他在一本書裡面就談到了“莫須有”這三個字,應該是有個標點。 第一個字是個莫,加一點,然後須有。“莫”是什麼意思呢?“須有”,應該有的。“莫”停頓一下,秦檜停了一下然後說,須有,會有罪名的。
這是清朝大學者俞正燮推翻了我們大家以為“莫須有”的固定解釋。他解釋成“莫,須有”。
李敖說,俞正燮的話還是不對。我相信莫須有三個字一定是宋朝的口語,口語傳下來失傳了, 所以我們不了解莫須有三個字的意思,以為就是沒有。
莫須有不是沒有。為什麼不是呢?情況不對,不合常情。國務總理這麼霸道啊!你不是對阿貓阿狗霸道,你是對另外一個元帥霸道,怎麼可以呢?
我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?我們從宋朝人的書裡去找有沒有“莫須”這種口語,或者“須有”這種口語。我找了很多宋朝的書,得到答案了。原來宋朝有一個口語叫做“莫須”。所以証明了俞正燮說“莫,須有”標點是錯誤的。應該是“莫須,有”。
原來秦檜的意思,是很兇悍的、可是很有道理的回嘴,向元帥韓世忠說,難道沒有嗎?等著瞧吧,罪狀我們會找到,他叛亂的罪狀我們會找到。
所以,現在我們懂了,莫須有不是沒有,意思是說“難道沒有嗎?有的。”這樣子翻譯才對。
我在北京念小學的時候,我的老師王恆慶教我們念《木蘭詞》: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,不聞機杼聲,但聞女嘆息。老師說,木蘭在織布,所以木蘭在嘆息。我說,老師“唧唧”不是織布的聲音哦,這是嘆息的聲音。老師說,你怎麼証明這是嘆氣的聲音?我說,兩個禮拜以前你不教過《琵琶行》嗎?琵琶行說,我聞琵琶已嘆息,又聞此語重唧唧,同是天涯淪落人, 相逢何必曾相識。所以《木蘭詞》“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,不聞機杼聲,但聞女嘆息”應該翻譯成嘆息又嘆息。老師就笑了,李敖,這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能夠從另外一篇文章來証明另外一篇文章,怎麼証明它的對和錯,就在兩行字中間的那個縫能找到。有這個本領,你才能夠念書啊。你沒這個本領,糊裡糊塗的就不能念書啊。
上次我跟大家講過了,馬房著火了,孔子出來以後就問:傷人乎?不問馬。按常情標準,著火以後,隻問人有沒有受傷,沒問馬有沒有受傷呢?孔子仁民愛物,怎麼會不問馬呢?後來我才証明“傷人乎?不問馬”這個“不”字是“後”的意思。先問有沒有人受傷,再問馬有沒有受傷。
我在四十歲的時候,香港有一個雜志做了一篇報道,說李敖可能是四十歲的中國人裡面看書看得最多的。可是我告訴各位,看書多了沒用。如果你頭腦不好,看書有我李敖看得十分之一,就是書呆子,中了書毒。因為你不會讀書,讀書越多,腦筋越漿糊。
怎麼樣又聰明,又能讀書,又不變成漿糊?這裡面有辦法,有技巧。這個技巧跟我學啊!
胡適寫了篇文章《四十二章經考》。証明了這部經是假的。寫了以後很神氣,很得意,就送給陳寅恪看。陳寅恪就跟胡適講,你這個題目白做了。宋朝的朱熹在朱子語錄裡已經講四十二章經是假的,你怎麼沒看到呢?胡適沒有看到,後來看到以後忘記了,寫了篇論文,白做了。
所以我說記憶力要好。我的記憶力不是那種天才型的,是後天硬學出來的記憶力。比如說讀二十五史,陳漢章讀了六遍,傅斯年讀了三遍,我李敖隻要讀一遍,收獲比他們全多。
我有很多機會與大家談一些和政治無關的、有趣的題目,使大家領教看看李敖怎麼樣在念書。也許給大家有一個有趣、快樂的結論。
FROM: http://www.zhexue.cn/show_hdr.php?xname=E5VNSV0&dname=UNK3Q01&xpos=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