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戰國時,越王無疆當國。當他想與當時的其他國家爭霸,就對外使用武力,準備北面向齊國用兵,西面對楚國侵略。
  齊威王知道越國要向齊國進攻,就派了個說客向越王說:「現在越國不去攻打楚國,大既不能稱王,小也不能稱霸。我想越國之所以不去攻打楚國,為的是得不到晉國的支持。」
  越王說:「我對晉國的希望是維持中立,不想和他們兩軍對壘起來,難道晉國還會來攻奪我的城池嗎?」
  接他又分析了當時各國的軍事情后,對晉國的不趁時機去掠取楚國的土地,認為十分失算。
  齊國使者聽了越王這番見解后說:「我覺得越國沒有亡國倒真是件僥幸的事。那些人運用智慧就如眼睛雖然能看清楚細微的毫毛,卻看不見自己眼睛上的睫毛。現在你只看見晉國的失策,卻看不見越國本身的錯誤,只期待晉國去瓜分楚國,又不能和他聯合。現在楚國的兵力早已分散了,哪里還需要等待晉的幫助呢?大王不如現在出兵去攻打楚國,先奪長沙一帶產米區和竟澤陵的產木材地方,那麼就可以建立王霸的基礎了。」越王被齊國的說客打動了,便放棄齊國而移兵攻楚。
  后來的人,便將齊國使者所說的話引申為「目不見睫」這句成語,用來比喻一個人不能看見自己的缺點。換句話說即是無自知之明,不能自見其失。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目不見睫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【正見網2008年10月10日】

【原文】
楚莊王欲伐越,莊子諫曰:「王之伐越何也?」曰:「政亂兵弱。」莊子曰:「臣患(1)智之如目也,能見百步之外,而不能自見其睫(2)。王之兵自敗於秦、晉,喪地數百里,此兵之弱也。莊蹺為盜於境內,而吏不能禁,此政之亂也。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,而欲伐越,此智之如目也。」王乃止。故知之難,不在見人,在自見。故曰:「自見之謂明。」
(《韓非子·喻老》)

【批注】
(1)患:憂慮、擔心。
(2)睫:音節,長在上下眼瞼邊緣的細毛。

【故事闡述】

春秋時,楚莊王想要攻打越國,莊子就問他為什麼要攻打越國?他回答說:目前越國政治腐敗,兵力不足,正是攻打的好機會。莊子又問:「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嗎?」楚莊王十分自信的說:「當然有把握,越國正一堪不擊,我出兵必能馬到成功。」

莊子聽了便說出他心裡的憂慮:「君王你的智慧正如眼睛一樣,可以看見百步之外的東西,卻不能看見自己的睫毛。您想想看楚國的軍隊其實並不強大,曾敗給秦、晉,還喪失數百里的土地,這是兵弱。強盜莊蹺在楚境內四處作亂,官吏卻拿他沒辦法,這是政亂。大王你看不見自己國家的亂象,卻想攻打越國,就像目不見睫那樣缺乏自知之明。」於是楚莊王打消攻打越國的念頭。

後來「目不見睫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。亦用來比喻人無自知之明,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。

【討論】
(1)你覺得楚莊王是個怎麼樣的國君呢?如果他沒接受莊子的建議,貿然出兵,後果又會如何?
(2)平常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忽視自己的過失?最後,是由他人口中才點出自己的不足,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,請跟大家分享。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你只知挑剔別人缺點,卻目不見睫,不知好好反省自己。
例:一個不知自我檢討,目不見睫的人,是很難成長的。

【課後時間】
除了「目不見睫」,你還認識哪些「目」開頭的成語呢?
目( ) ( )( )
目( ) ( )( )
目( ) ( )( )
目( ) ( )( )
目( ) ( )( )

參考答案:
目( 瞪 ) ( 口 )( 呆 )
目( 不 ) ( 轉 )( 睛 )
目( 光 ) ( 如 )( 豆 )
目( 中 ) ( 無 )( 人 )
目( 不 ) ( 識 )( 丁 )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10/10/55080.html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5080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