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處所列為「每下愈況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
莊子,戰國時代宋國蒙人,生卒年不詳。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,逍遙自得,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,著有《莊子》。
有一次,東郭子問莊子:「所謂的『道』,究竟在什麼地方?」
莊子說:「無所不在。」
東郭子說:「請你舉出具體的例子,清楚指明。」
莊子說:「在螻蟻身上。」
東郭子說:「高妙的『道』,為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?」
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,如:稊稗、磚瓦、屎溺。
東郭子聽到後來,便不作聲了。
莊子於是就說:「你所問的問題,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。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,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,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,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,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。因此,當獲問這個問題時,市場管理員回答說:『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,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。』」
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,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:「道」是無所不在的,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,就愈能看出「道」的真實情況。
「每下愈況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。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《莊子》原文了解起,較為不易,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,更進而將成語改成「每況愈下」,雖屬訛用,但已成俗,備載於此,以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