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每況愈下

注音一式ㄇㄟˇ ㄎㄨㄤˋ ㄩˋ ㄒㄧㄚˋ
漢語拼音měi kuàng yù xià
同義詞每下愈況
出處《莊子‧知北遊》:「夫子之問也,固不及質,正獲之問於監市履希也,每下愈況。」
宋˙洪邁˙容齋續筆˙卷八˙蓍龜卜筮:「人人自以為君平,家家自以為季主,每況愈下,由是藉手于達官要人,舟車交錯於道路。」
釋義越往下越明顯。表示情況越來越壞。

情況愈來愈壞。意思與「每下愈況」不同,後世相混。

【每下愈況】
估量豬隻肥瘦,由腳脛的肉愈多,知豬愈肥。語出莊子˙知北遊:「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,每下愈況。」正獲、監市皆是官名,履狶是用腳踩著豬去試肥瘦。「每下愈況」本指要知道豬的肥瘦,要從最下部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,此處肉愈多,豬就愈肥。比喻從低微之處去看道,道就越明顯。此義後世罕用,或混同「每況愈下」,比喻情況愈來愈壞。
例句下品中的魏武帝,更真是每況愈下:「曹公古直,甚有悲涼之句」,僅僅這樣的十個字而已。(郭沫若《論曹植》)
自從他父親去世後,他家的經濟情形每下愈況。
用法複雜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、狀語;形容走下坡路
相似詞江河日下,日走下坡,一天不如一天,一年不如一年
相反詞蒸蒸日上,欣欣向榮,漸入佳境,百尺竿頭,步步高升,扶搖直上,日新月異
成語故事萌典 教育百科
	每下愈況	每況愈下	每變愈下	每下愈篤

補充說明

釋義

TwoWin ::: // TwoWin社群 - 說文解字
第 5 期:::「每況愈下」or「每下愈況」?
2001/08/16 17:30:00

  若從原典方面探討,應該是「每下愈況」才對,此典出自《莊子‧知北遊》「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,每下愈況。」
  「況」,是更甚的意思。章炳麟解釋說︰「愈況即愈甚之意。」所以,「每下愈況」的本義是「愈往下賤而不受注意 的地方探求,愈能明白事實的真相」;然而本義今已不用,常與「每況愈下」混用,表示情況愈來愈糟。
  成語原本就 是約定俗成的慣用語,具有固定的含義,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,語言文字的讀音、含義或用法也有改變的現象,因此,身為現代人,也不必太拘泥於原典,倘若一味地遷就典故,反而給人道貌岸然,不知變通的感覺,倒反成了書呆子呢!
FROM: http://www.twowin.com.tw/teacher/china_word.php?menu1=7#5-1

釋義

每下愈況? 每況愈下?

某一天,曉明拿了段考考卷回家,爸爸看了非常生氣,罵曉明說:
「你成績怎麼退步這麼多?每況愈下,考的越來越差。」
曉明聽了小聲回答:「老師說是每下愈況,不是每況愈下。」

到底是「每下愈況」,還是「每況愈下」呢? 這就要問這句話到底從哪裡來的。

典故說明

莊子,是戰國時代宋國蒙人(今河南商丘人,另說安徽蒙城人),生卒年不詳。他的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,逍遙自得,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,著有《莊子》。
有一次,東郭子問莊子:「所謂的『道』,究竟在什麼地方?」
莊子回答說:「無所不在。」
東郭子說:「請你舉出具體的例子,清楚指明所在才可以了解。」
莊子說:「在螻蟻身上。」
東郭子說:「高妙的『道』,為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?」
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,
莊子說:「在小米、稗子野穀上。」
東郭子說:「為什麼會在這更卑下的地方呢?」
莊子又說:「在瓦片、磚塊上。」
東郭子說:「為什麼會在這越來越卑下的地方呢?」
莊子又說:「在屎溺上。」
這回東郭子便不作聲不回應了。
莊子於是就說:「你所問的問題,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。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,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,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,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,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。因此,當獲問這個問題時,市場管理員回答說:『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,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。』」
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,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:「道」是無所不在的,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,就愈能看出「道」的真實情況。

正文如下:

《莊子.知北遊》東郭子問於莊子曰:「所謂道,惡乎在?」莊子曰:「无所不在。」東郭子曰:「期而後可。」莊子曰:「在螻蟻。」曰:「何其下邪?」曰:「在稊(ㄊㄧˊ)稗(ㄅㄞˋ)。」曰:「何其愈下邪?」曰:「在瓦甓(ㄆㄧˋ)。」曰:「何其愈甚邪?」曰:「在屎溺。」東郭子不應。莊子曰:「夫子之問也,固不及質。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(ㄒㄧ)也,每下愈況。……」

況,因比擬而明顯、顯著。「每下愈況」指估量豬隻肥瘦,要從最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;因為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,肥瘦的差別就愈見明顯。「每下愈況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《莊子》原文了解起,較為不易,比喻從低微之處去看道,道就越明顯。此義後世罕用。

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,更進而將成語改成「每況愈下」,用來比喻情況愈來愈壞。

至於「後來有人誤用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?
根據古籍記載早在宋朝就已經誤用了,援引原文如下:
01. 宋.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.後集.卷二六.東坡一》:「子瞻自言,平生不善唱曲,故間有不入腔處,非盡如此,後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,是何每況愈下?蓋其謬耳。」
02. 宋.洪邁《容齋續筆.卷八.蓍龜卜筮》:「人人自以為君平,家家自以為季主,每況愈下,由是藉手于達官要人,舟車交錯於道路。」

所以從宋朝後就有用「每況愈下」比喻情況愈來愈壞。雖屬訛用,但已然成俗。

FROM: http://163.20.158.3/dyna/webs/index.php?account=aa6455&mod_area=15&id=19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