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採石江邊一堆土,李白之名高千古;
  來來往往一首詩,魯班門前弄大斧。

  這是明朝梅之渙寫的題李白墓詩。李白,字太白,好飲酒,人稱李謫仙,是唐代偉大的詩人。關於他的死,有種種神話似的傳說。例如,有的說李白晚年瀏覽洞庭、岳陽和金陵(現在的南京)等地。一天,泊舟採石江邊(採石,今安徽當塗縣境內,北臨長江)。晚上,月明如晝,李白在舟中對月暢飲,喝得大醉,見水中月影,竟探身去捉,便墮江而沒。有的傳說更神,說這時江中忽然風浪大作,有巨鯨奮鬣而起,仙童二人,手持旌節,請李白坐於鯨背,音樂前導,騰空而去。這些傳說,當然不能信為,但是在採石,後來卻因此出現不少名勝。不但有李白墓,還有謫仙樓、捉月亭等,並引起了無數遊人的興趣。有些文章不通、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謅亂題,十分可笑。梅之渙的這首詩,就是譏諷這類遊人的。他認為在大詩人的墓上亂題歪詩,簡直是「魯班門前弄大斧」——太不自量。
  魯班,據說姓公輸,名班,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,也稱魯班。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,人們叫他「巧人」。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。誰敢在魯班面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?也就是說,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,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,就叫做「魯班門前弄大斧」,簡作「班門弄斧」。和俗語所說的「關公面前耍大刀」的意思差不多。
 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他《為王氏伯仲唱和詩》所作的序中說:「操斧於班郢之門,斯強顏耳。」(郢,指另一個古代的操斧能手,參看「斧正」。「強顏」,是厚著臉皮的意思。)看來,「班門弄斧」這句成語不僅脫胎於明朝梅之渙的上述詩句,而遠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雛形了。

  這句成語,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,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領。
來源:金石網 http://www.kingsnet.biz/asp/chengyu/ShowStory.asp?ID=28


——謂在專家面前顯露才能,喻自不量力的意思。「梅之渙題李白墓詩」:采石江邊一堆土,李白之名高千古;來來往往一首詩,魯班門前弄大斧。」
  大家都知道唐代有一位詩人李白(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),他是唐蜀昌明青蓮鄉人。其人不獨天資英發,文才縱橫,且所作的詩多俊逸高暢,故人皆稱之為「詩仙」;另一方面,由於他生活狂放不拘小節,因而又有「浪漫詩人」之稱。
  唐山陰人賀知章(字李真,工文辭,玄宗時,由禮部侍郎遷太子賓客,授秘書監,自號秘書外監世稱賀監。)當時就最看重,並且欣賞他的詩作,公元前七四二年(即天寶元年)時,曾將李白荐於唐明皇(即唐玄宗)召見於金鑾殿,供奉他為翰林,可是李白秉性風流,愛好自由,他還是經常與酒徒們在市集飲酒作樂,不願意做官。他曾在長安宴遊三年,風流韻事,傳遍當地的每一個角落。
  李白一生任性豪放,可謂極盡風流浪漫之能事。不過他卻有一個時期例外:那就是當永王李璘(唐玄宗的第十個兒子)做江淮大都督的時候,李被列為僚佐,共謀傾覆唐朝,結果兵敗坐罪,流徙去郎(今貴州桐梓)。後來遇赦回來,在宣城(今安徽宣城)江上和友人泛舟飲酒,終至酩酊大醉,失足於江中溺斃。他們摯友當塗縣令李陽冰便把他安葬在當塗附近的采石磯畔。
  一代詩仙李白的墓地,既被選擇在采石磯落葬,歷代的詩人雅士途經該地,自多唱連憑弔吟詠一番,以高身份。可是這些詩,在明朝的學者兼詩人梅之渙的眼中看來,簡直沒有一首是可取的;因此,有一次,他經過李白的墓地,便在石碑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詩:
  「采石江邊一堆土,
  李白之名高千古;
  來來往往一首詩,
  魯班門前弄大斧。」
  這首詩的意思,是譏刺當時那些在李白墓碑前,不知自量刊字題詩自命為才子的人。因為李白的詩才,非但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,恐怕在古往今來的詩人中沒有一個可以同他比並的,因此在詩仙的跟前題詩,就像在魯班的門前賣弄大斧一樣,豈不貽笑大方?
  按魯班,姓公輸,名班,戰國時極有名氣的工匠,因他是魯國人,故人皆稱之為「魯班」。他的天賦想像和創造的技術都很高,雖然是一把極平常的斧頭,可是在他手裡揮動起來,卻能把一塊塊橫七豎八的木頭,做成一件件精美無比的器具。
  後來,這首詩便引申「班門弄斧」一句成語,用來形容那些專家面前賣弄炫耀自己才能,而不知自量的人。但有時也可以當作自謙解。如:我們拿著自己的作品向別人求教,或在某專家的面前談論批評某一問題,我們未嘗不可以客氣地自謙說上一句「班門弄斧」。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