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——也叫「紙貴洛陽」;恭維稱讚人家的文章寫的傑出,爭相抄寫,傳誦者眾的意思。「晉書」:「左思賦三都,構思十年,賦成。時人未知重,皇甫謐稱善,為其賦序。張載為之注魏都,劉逵注吳蜀而序之。張華見而歎曰:班張之流也。於是豪貴之家,競相傳寫,洛陽為之紙貴。」
  晉朝時候,有一位傑出的大文豪名叫左思,此人五官不正,其貌不揚,口齒也十分遲鈍拙劣。但是他卻寫得一手非常捐美瑰麗的文章。有一次,他決心要寫一篇三都賦(即以三國時代,魏蜀吳三國的首都為背景與題材的小說)。他從取材、構思、布局、落筆一直到完成,整整耗費了十年的時間精力,終於才把這一部時代巨作殺青。
  當他把這一篇嘔心瀝血的著作三都賦完成的最初,似乎倒並沒有引起當時文壇的驚震和注意,而僅僅被與他同一個時候的文人皇甫謐所稱許讚賞,並為他作序。這是他第一部作品被人發覺與注意的開始。漸漸地傳誦者日多,後來終於被當代的大文人張載與劉逵所發掘,乃先後為他三都之中的魏都與吳蜀作注並序。這麼一來左思及其作品三都賦的身份就突然因此而提高了許多。其後,這部巨著為一個極負盛名的學者張華所見,不禁大為讚賞的說:「此真班張支流也。」班,指班固,曾作兩都賦;張,就是指張衡,曾作兩京賦。這句話的整個意思,就是說左思的三都賦,其布局的新穎、結局的奇妙、人物的突出與文筆之流暢,幾乎可與文壇的奇才——班固和張衡同等了。此外,他並竭力地為這一部稀世之作推薦宣揚,於是當時一些士紳富豪,皆紛紛爭相收集閱讀,競相傳寫,家家戶戶都希望有此一書,於是群相購幣謄繕抄錄,一時洛陽地方的紙價都因此而告大漲。
  現在,人們便常以「洛陽紙貴」或「紙貴洛陽」這一句成語,來恭維稱頌人家文章的傑出,出版以後,必將風行各地,而大受讀者的歡迎。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洛陽紙貴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【正見網2008年05月24日】

【原文】
及(1)賦(2)成,時人未之重。……司空(3)張華(4)見而歎曰:「班張之流(5)也。使讀之者盡而有餘,久而更新。」於是豪貴之家競(6)相傳寫,洛陽(7)為之紙貴。(《晉書.卷九二.文苑列傳.左思》)

【註解】
(1)及:等到。
(2)賦:指「三都賦」。
(3)司空:官職名。
(4)張華:西晉一有名學者。
(5)班張之流:形容這是和班固、張衡同樣好的一流作品。班固著《兩都賦》,張衡著《二京賦》。
(6)競:搶著。
(7)洛陽:當時西晉的首都。

【故事闡述】
西晉時,有個文人名叫左思。他的長相並不討好、口才也笨拙。當時,他決心要做一篇述敘三國時代都城的文章,消息一傳開,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陸機,便十分不以為然,把它拿來當作笑談。

左思並不以為意,他花了十年的功夫搜集數據,並加以構思,終於完成了《三都賦》,但卻沒有得到他人的重視。幸虧,當時一位著名的學者皇甫謐看了《三都賦》之後非常欣賞,並為他寫了一篇序;另外,連另一位學者張華,都對左思的「三都賦」極力讚賞,認為左思的《三都賦》不輸給班固、張衡等大文人的作品。

由於這些學者的大力推薦,左思的這篇作品很快的便在當時的京城洛陽流傳開來,人們爭相傳抄,造成洛陽的紙居然供不應求,價格上漲了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為「洛陽紙貴」,用來形容著作受歡迎,風行一時,流傳甚廣。

【討論】
(1)「洛陽紙貴」是在形容哪一個人的什麼作品?
(2)左思完成《三都賦》後,受到了哪兩個人的讚賞,使得這篇作品很快的流傳開來?
(3)左思的《三都賦》當初如果沒有學者的讚賞加持,當代的人是不是就有可能錯失發掘這篇好作品呢?想一想,這其中存在著什麼問題,值得我們深切反省的地方?和同學討論看看。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好的作品一出爐,總是會造成洛陽紙貴的轟動場面!
例:他日夜不停的寫作,就是希望有一天作品能造成洛陽紙貴、供不應求的局面。

【課後時間】
想一想,連連看,各行各業中所適用的題辭用語:
仁心良術• •作家
誨人不倦• •醫生
運筆如飛• •老師
洛陽紙貴• •書法家

【參考解答】
仁心良術:醫生
誨人不倦:老師
運筆如飛:書法家
洛陽紙貴:作家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5/24/52895.html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2895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