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王粲登樓

成語眾生相(一百四十七)

  王粲(177 217年),漢末文學家。字仲宣,山陽高平(今山東鄒縣)人。以博洽著稱。先依劉表,未被重用;後為曹操幕僚,官侍中。其詩語言剛健,詞氣慷慨。《七哀詩》」西京亂無象」一首,反映漢末離亂和人民痛苦,對當時軍閥割據的局面深表憎惡。《登樓賦》最有名。」建安七子」之一,在七子中,文學成就最高,政治地位也最高,與曹植並稱」曹王」。一生作詩賦60多篇,今存詩23首,賦20篇。

  王粲出生于一個公侯世家,自幼聰明伶俐,記憶超人。天賦加上勤奮,王粲少年即有文名。他幼年時隨父進京,被大將軍何進看中,欲選為女婿。但其父不允,並因此離職。初平元年(190年),王粲才13歲,隨父從洛陽遷長安。便去拜訪大文學家蔡邕。其時蔡府內正高朋滿座,人才濟濟,大家談古說今,吟詩論道。聽說王粲來了,蔡邕立刻離席起身,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好,慌忙親自跑到門口迎接。眾賓客以為來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,不料蔡邕攜手入座的竟是一個矮小瘦弱的小孩,其貌不揚,眾人大為驚奇。蔡邕介紹道:」這孩子是曠世奇才,連我都不如他。將來我的所有藏書文章,都要送給他!」這就是」伯喈倒屣」的千古佳話。

  因為蔡邕的垂青揚譽,少年王粲名滿東西兩都。17歲時授為侍郎,未及上任即逢呂布殺董卓,京師大亂。王粲逃出長安,往荊州投奔同鄉劉表,著名的《七哀詩》就是在途中作的。

  王粲滿懷濟世之志,風塵僕僕地來到荊州。不道這」景升豚犬」卻因他相貌醜陋、不拘小節,而不予重用。這就是」王粲依劉」的典實。王粲遭受劉表冷遇,無法施展才華,鬱悒不樂。在荊州淹留12年,書劍飄零,身世浮沉。一日,他登樓遠眺,北望家山,胸中翻滾著無限鄉思鄉愁,文思湧泉,一吐為快,便寫出了他的代表作《登樓賦》。

  不久,曹操克袁紹,揮師南下,攻打荊州。大軍未到,劉表即病亡。王粲審時度勢,說服劉琮降曹。讓曹操兵不血刃,得荊州及江漢。曹操即委任以丞相椽,賜封關內侯。魏國建立後,王粲拜侍中,參與朝廷奏議。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冬,曹操興兵伐吳,他隨軍南下。次年暮春,他返鄴城途中,不幸染瘟疫而卒,年40歲。曹操、曹丕親臨吊唁,曹植作《王仲宣誄》,贊揚他」既有令德,材技廣宜,疆記洽聞,幽贊微言。文若春華,思若湧泉。發言可詠,下筆成篇。」又雲」吾與夫子,義貫丹青;好和琴瑟,分過友生。」

  後人以」王粲登樓」作為懷念故國鄉土的典故。宋 高似孫《木蘭花慢》:」只問寒沙過雁,幾番王粲登樓。」宋 週密《一萼紅 登蓬萊閣有感》:」故國山川,故園心眼,還似王粲登樓。」明 許三階《節俠記 遁荒》:」休休,絕塞羈留,怎如王粲登樓?」□吳詠青
FROM: http://www.qzwb.com/gb/content/2005-01/11/content_1497223.htm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