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肅宗時,山東濟南府歷城知縣梅魁,在任十年,為官清廉,不趨炎附勢,不畏權貴。擢為吏部都給事後,常秉公直言,不假辭色,故獲罪於奸相蘆杞。後遭誣陷,謂之通敵謀反。皇上震怒,敕令滿門抄斬,斬首西郊。
梅之子良玉,外出遊學未歸,倖免一死。然蘆假傳聖旨,搜捕不輟,良玉四下匿藏,顛沛流離,無處容身,迫更名王喜童,亡命天涯。
幾年後,轉徙投於陳尚書府邸為花工,每日辛勤勞作,無時或休,使花園一片枝繁葉茂,奼紫嫣紅。未幾,秋去冬來,園中梅花傲寒怒放。尚書偕家人游園賞梅,眼望全園盛開之梅,不禁思念故友梅魁,便命家人設祭,以示悼念。詎料,是夜驟降風雹,將園中梅花吹至七零八落,散滿一地。尚書睹此情景,悲痛欲絕,萬念俱灰,以為生老病死,不過須臾,萌生出家之念。
雖經家人苦苦相勸,猶執意不從,尚書曰:“倘梅開二度,始除此念。”
不意其虔誠之心感動天庭,玉帝遂令梅開二度。尚書嘆曰:“天意乃爾!”於是摒棄前念。
不久,尚書得知花工喜童乃梅魁之子良玉,大喜過望,又見其人品才識俱佳,遂將其女杏元許之為妻。為免生疑,未擇婚期,僅以兄妹相稱。
其時,敵國犯境,皇上昏庸無能,耳聽讒言,不作抵抗。奸相蘆杞乘隙獻議,舉杏元遠嫁敵國和番。尚書接旨,明知奸相加害,老淚縱橫,然皇命難違,惟有領命。於是良玉以表兄之名伴送杏元遠赴敵國和番。
此苦命夫婦途經邯鄲趙武靈王叢台下,悲痛萬分,含淚訣別。後良玉得鄒伯符庇護,幾經艱難曲折,終於春闈獲榜,名列三甲之首,欽封為巡按,除暴安良,經皇帝主持之下,與杏元團聚完姻,喜劇收場。
梅開二度
唐代肅宗年間,中原某地有一佳麗女子,名喚陳杏元.他家有株梅花樹,
時當花期,正噴香吐豔。忽一日,無緣無故,那梅花樹的枝兒蔫了,花兒落了。何故無風天雨花自殘,陳杏元大惑不解。也在這一日,陳杏元在朝做官的父親差人送來一位書童。這書童,聰明伶俐,才貌超人。後來得知,他原是被奸臣殘害的忠良之後,名叫梅良玉。原來,梅花自敗是應在了他的身上。這不禁使陳杏元內心裡萌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……不久,他倆相愛了。誰知好景不長,他倆尚未成婚,北國南侵,唐王難以抵擋,就派美人去應付,選陳杏元到北國去和番……那時的邯鄲是邊陲重鎮。凡到番邦去的人,一般都要登臨邯鄲的叢台,與社稷親人垂淚相別。這樣,陳杏元與梅良玉便也來在叢台之上……
這樣,如今的叢台上便也仍然有著這樣的八個大字:“夫妻南北兄妹沾襟”…… 或許是命運不濟之人暗中相助吧?後來,當陳杏元淚別梅良玉,一步一回頭,悲悲切切地就要到達番邦,路經一處懸崖斷壁,痛不欲生跳崖尋死之時,她突然得救了。救她的,是一縷陰魂,是前朝也因前來和番到頭來憂鬱而死的王昭君的陰魂。那陰魂,背起陳杏元直送中原陳家,最終讓她與梅良玉又成好事,喜結良緣……
這件事,感動了陳家院中的梅花樹。就在梅陳完婚之日,那梅花樹又二度重開,且花朵滿枝,豔麗無比,馨香四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