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抱甕灌畦」,出自《莊子·天地篇》所說的子貢和漢陰丈人的故事。
子貢,是孔子的弟子中比較有名的一個,姓端木,名賜,春秋時衛國人,據說很有口才,曾經做過衛國和魯國的國相,訪問過許多諸侯國家。至於「丈人」,是古時對老頭的通稱,所謂「漢陰丈人」,就是「漢陰地方的一個老頭」之意,因為不知道這老頭姓甚名誰。就是漢陰,在當時也不一定真有此地名,只因那個地方在漢水南岸,便說是「漢陰」了。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:
子貢訪問南方的楚國,回來時又準備到晉國去,經過靠近漢水南岸的一個地方,見一老頭兒正在灌溉田地。他的灌溉方法很落後:先開好一條通到井底的坡道,然後抱著一個水甕,一步步走到井裡去,取了水,再抱到田里去澆。這樣一趟一趟地來回走,費力大而功效極低。子貢對他說:「老人家,您為什麼不用汲水工具來灌溉呢?例如有一種叫做『桔槔』的,利用它來灌溉,一天能澆一百畦,又快又省力,您難道不知道嗎?」老頭聽了,很不高興,勉強笑道:「誰說我不知道呢!但是,我不願意用那種玩藝兒。我這樣干了快一輩子了,還不是過來了?再說,我也習慣了。」
由於這個故事,後來人們諷喻安於拙陋,不求改進的落後保守思想,就常引用「抱甕灌畦」,也叫「抱甕灌圃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