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戰國時期,趙國有一個軍事空談家,叫趙括.他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。趙奢機智善戰,為趙國立過大功,被子趙惠王封為馬服君。趙括從少年時代起,就熟讀兵書,善談兵法,連他的父親也說不過他,然而他的父親卻不以為然,認為他不具有真正的軍事才能,趙括的母親問趙奢為什麼,趙奢說:「戰爭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,必須以極其嚴肅誆謹慎的態度去對待,,而趙括卻把它看得很輕率,這就一定要壞事。」
  趙奢的話不幸而言中,趙括果然在後來的長坪之戰中一敗塗地,四十五萬趙軍全部覆沒。公元前262年,秦國攻取了韓國的上黨郡,韓請求趙國發兵取上黨十七縣,以抵抗秦國。趙國派遣大將廉頗帶大軍駐守長平,秦國也派大軍向長平進攻。
  面對強大的秦軍,廉頗築壁壘堅守,秦軍屢次挑戰,趙軍始終按兵不動。兩軍在長平相持三年,不分勝負,於是秦國採取反間計,派間諜攜帶千金賄賂趙國的權臣,並散佈謊言說:「趙將唯馬服君最良,其子趙括勇過其父,若使為將,誠不可擋。廉頗老而怯,屢戰俱敗,為秦兵所逼,不日將降秦矣!」這時趙惠文王已死,趙孝成王即位,趙孝成王對廉頗的堅守政策早已不滿,又聽信了謊言,於是撤換廉頗,讓趙括接替了廉頗職位。
  當時趙奢早已死去,趙括的母親聽到這個信息後,立即去見趙王,反覆陳述趙括不能作將軍的理由,仍沒有得到趙王的允許。於是趙括走馬上任,一到長平就把廉頗原來的計劃全部改變,調兵遣將大舉進攻秦軍。
  這時,秦王密派能善戰的白起為上將軍,取代了王齪。白起到任後,先在正面佯敗後退,另外又佈置了兩支騎兵,迂迴抄襲趙軍後路,趙括不知是計仍然乘勝追擊,直攻到秦軍壁壘之下。秦軍堅守陣地,趙軍不能攻下。這時,秦軍的一支騎兵已經切斷了趙軍的後路,使趙軍腹背受敵,另一支騎兵直攻軍糧道,使趙軍失去了根據地。秦軍又出輕兵進攻趙軍,趙軍只好節節敗退,臨時築壘固守,以待援軍,秦昭王聽說趙軍糧道已斷,親自往河北征發十五歲以上的男子,全部送往長平,阻絕趙國的救兵和糧草。趙軍被圍,馬無糧草逾四十多日飢餓的士兵殺人相食.趙括分兵四隊,輪番反攻仍不能突圍。最後,以親率精兵搏戰,被秦軍亂箭射死。趙軍失去主將,軍心大亂,四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。白起怕投降的趙兵尋機造反,便把戰俘中年幼的240人放回趙國,其餘全部活埋。
  趙括空談軍事理論,不懂隨機應變,長平一戰斷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,使趙國元氣大傷。
來源:金石網 http://www.kingsnet.biz/asp/chengyu/ShowStory.asp?ID=226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紙上談兵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【正見網2008年07月27日】

【原文】
趙王因以括(1)為將,代(2)廉頗。藺相如曰:「王以名使括,若膠柱而鼓瑟(3)耳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,不知合變(4)也。」趙王不聽,遂將之。趙括自少時學兵法,言兵事,以天下莫能當(5)。嘗與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難(6),然不謂善。括母問奢其故,奢曰:「兵,死地(7)也,而括易言(8)之。使趙不將(9)括即已,若必將之,破趙軍者必括也。」(《史記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
【註解】
(1)括:指趙括,趙奢之子。
(2)代:代替。
(3)膠柱而鼓瑟: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。
(4)合變:融會變通。
(5)當:相抗衡。
(6)難:提出辯解。
(7)死地:處於生死交關的時刻。
(8)易言:把這件事說得很簡單。
(9)將:音「匠」,任用為大將。

【故事闡述】
戰國時,趙國大將趙奢有個兒子名叫趙括,從小熟讀兵書,一說起書上寫的戰略兵法,簡直沒有人可以超越他,甚至連父親都難以與他辯駁。可是趙奢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,還告訴妻子說:「作戰是一件生命交關的事,而趙括卻把這件事說得這麼簡單。唉!將來趙王沒有任用他當將軍就算了,如果任用他,那麼趙國就危險了。」

後來,趙國和秦國在長平開戰,戰事在大將軍廉頗的獨撐大局下,秦兵久戰無功。這時秦王便派人傳出謠言說:「秦軍懼怕的其實是趙括啊!」聽了此言的趙王,不顧大家的反對,改派趙括替代廉頗,領兵抗秦。原本信心滿滿的趙括接掌兵權後,馬上改變廉頗的戰略,軍官也大批更換,不料,卻中了秦軍的計謀,不但趙軍被坑殺殆盡,連趙括自己也中箭身亡了。

後人把這個故事引申成「紙上談兵」這個成語,用來比喻不切實際的議論,要真用來解決實際問題,就會出問題了。

【討論】
(1)趙括口中的兵法來自於何處?為什麼無人能與他辯駁?
(2)父親趙奢為什麼並不認為趙括如此善言兵法是件好事?
(3)趙括自覺穩操勝算,為什麼到後來,卻反而中了秦軍的計謀?
(4)請你和同學分享一下,自己有沒有關於「紙上談兵」的經驗?那件事給了你什麼教訓呢?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許多知識分子紙上談兵的功力很好,但要應用到實際生活上,就有很大的困難了!
例:我們如果不採取實際的行動,光是紙上談兵是解決不了什麼的。

【相似成語】
空言無補

【課後時間】
配對遊戲:把以下成語和成語故事中的主角配對看看。
A諸葛亮 B趙括 C孔子 D韓信
紙上談兵( )
韋編三絕( )
七擒七縱( )
一飯千金( )

【參考解答】
紙上談兵( B )
韋編三絕( C )
七擒七縱( A )
一飯千金( D )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7/27/54017.html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4017

紙上談兵

——空談無補於實際的意思。事見「史記」「廉頗藺相如列傳」。劉三吾詩:「朝野猶誇紙上兵。」
  戰國時代,趙國的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,據說在年輕時,就讀過不少關於兵法的書籍,因之只要一提到書本上的問題,他總是引經具典,滔滔不絕,人們都覺得他精通兵法,長於用兵,而即使是他的父親趙奢同他談論兵法,也不能把他難倒。
  可是,他的父親,卻始終不承認自己兒子是一個精通兵法,善於用兵的人,他常對朋友們說:「我的兒子將來要是不做趙國的將軍,那到是件喜事;萬一做了趙國的將軍,他率領的軍隊一定要打敗戰的。蓋所謂軍事,原不是兒戲。
  趙括沒有上過戰場,但他把用兵看得太簡單了。『紙上談兵』,也許還看不出他的缺點;「等到將來真正臨陣對敵的時候,他是要失策的。」
  秦昭王四十七年,秦國發兵攻打上黨。趙將廉頗駐守長平,很是穩重,誘敵輾轉,不肯輕易出戰。秦因一直不能得手,乃以財物賄通趙國的大臣,請他們在趙王的面前播弄讒言,說:「秦軍最怕趙括,倒是老邁的廉頗容易對付。以最近的情形看,廉頗已被打的落花流水,不敢出擊了。長此以往,他遲早一定是要投降秦國的。」
  趙孝王聽了臣子們的話,便把廉頗召了回來,並命趙括,代替主將;甚至連軍中一切重要的將領,也任趙括自行更易撤換。
  趙括奉命到了長平,立刻就出兵攻打。秦兵假意敗走,引誘趙兵深入圈套,趙括只憑他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作戰,不知道判明敵情;當時一見到這個情形,還以為是勝算在握,就急起直追,毫不放鬆。那知道秦兵早有兩隊騎兵在半路上埋伏好,一待趙兵進入圈套,立刻就從它背後包抄過來;而先前假裝倉皇敗走的秦兵,這時也突然回頭阻擊,和伏兵連在一起形成了重重包圍的形勢。趙括一看情形不妙,乃急忙下令退兵,可見已經被騎兵猛力擋住;而要派兵回去求援,又被另一對騎兵打了回來。趙括整整被圍困了四十六天,弄得糧盡彈絕,只得以殺人充飢了。
  最後,他不得不親自率領一部分精兵突圍,奈何力量單薄,終於為秦兵所阻,而趙括在突圍一開始時,就被亂箭所射死矣。
  這次戰役,歷史上稱之為「長平之戰」。趙國損失浩大,喪失了四十五萬雄兵,國家實力從此減削了一半。
  因此人們便常以「紙上談兵」這四個字,來形容諷刺現在一般只知道空談闊論而無實學的人。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