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春秋時,楚國有個叫屈瑕的將軍,是個專門重視外貌,不學無術的人,只要稍有點成就,就很驕傲、自滿。有一次,他打敗了驃悍的絞國,凱旋歸來,從此驕傲自得,從不把其他的朝臣放在眼中。第二年,屈瑕又奉命要去打羅國,有一個叫做鬥伯比的將軍前往送行。當鬥伯比回來時,悄悄的對車夫說﹕【屈將軍這次一定會打敗仗;因為我看他走路的樣子,腳步一昂一翹的,便知道他的心並沒有真正的用在作戰上,而是去嚇唬敵人的,這樣子怎麼能打勝仗呢?】鬥伯比說完,沈思了一下,就進宮去見楚王,要楚王立刻派兵去接應。楚王不相信,回到後宮將這件事告訴了寵妃鄧曼,鄧曼認為鬥伯比的見解很對,應該派兵救援。楚王聽了,立即派大軍前去,希望能夠挽回局勢。但是,戰事已經發生,屈瑕因為輕敵而不設防,被羅國和盧國兩面夾攻,而一敗塗地,只好自殺謝罪。

  從此以後,這件事情就被後人流傳著,而屈瑕走路的姿態,也被引申成【趾高氣揚】這句話,比喻一個人傲慢自得,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。


文化課教材:趾高氣揚 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【正見網2008年07月31日】

【原文】
孟嘗君(1)出行國,至楚(2),獻象床。郢(3)之登徒(4),直使送之,不欲行。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:「臣,郢之登徒也,直送象床。像床之直千金,傷此若發漂(5),賣妻子不足償之。足下能使僕無行,先人有寶劍,願得獻之。」公孫曰:「諾。」入見孟嘗君曰:「君豈受楚象床哉?」孟嘗君曰:「然。」公孫戍(6)曰:「臣願君勿受。」孟嘗君曰:「何哉?」公孫戍曰:「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,聞君於齊(7)能振達貧窮,有存亡繼絕(8)之義。小國英桀(9)之士,皆以國事累君,誠說(10)君之義,慕君之廉也。今君到楚而受象床,所未至之國,將何以待君?臣戍願君勿受。」孟嘗君曰:「諾。」公孫戍趨而去。未出,至中閨(11),君召而返之,曰:「子教文無受象床,甚善。今何舉足之高,志之揚也?」公孫戍曰:「臣有大喜三,重(12)之寶劍一。」孟嘗君曰:「何謂也?」公孫戍曰:「門下百數,莫敢入諫,臣獨入諫,臣一喜;諫而得聽,臣二喜;諫而止君之過,臣三喜。輸象床,郢之登徒不欲行,許戍以先人之寶劍。」孟嘗君曰:「善。受之乎?」公孫戍曰:「未敢。」曰:「急受之。」因書門版曰:「有能揚文之名,止文之過,私得寶於外者,疾(13)入諫。」
(《戰國策.齊策三》)

【批注】
(1)孟嘗君:戰國時代齊之公族,姓田氏,名文,孟嘗君為其稱號,好養賢士,食客數千人。
(2)楚:古國名,戰國七雄之一。周成王封熊繹於楚,春秋時稱王,都郢,後為秦國所滅。
(3)郢:音影,春秋時代楚國的都城。
(4)登徒:此為複姓。
(5)發漂:比喻微小。
(6)公孫戍:孟嘗君門人。戍,音樹。
(7)齊:古國名,為戰國七雄之一。周武王封姜太公於齊,傳至戰國時,被權臣田氏篡奪君位,後為秦國所滅。
(8)存亡繼絕:使瀕臨滅亡者得以繼續存在。
(9)英桀:指才智傑出的人。桀,通「傑」。
(10)說:音月,通「悅」,喜歡。
(11)中閨:宮門。閨音規,指上圓下方的小門。
(12)重:音蟲,外加。
(13)疾:音級,通「急」,快速。

【故事闡述】
戰國時代,齊國大臣孟嘗君出巡各國,到達楚國時,楚王要送他一張象牙雕塑的床。郢都一個姓登徒的人被派遣護送象牙床,可是他不願意去。因此,他就去找孟嘗君的門客公孫戍說:「我是郢都人登徒氏,現在我當班須護送象牙床。可是象牙床價值千金,只要稍有損傷,就算我賣了妻小都賠不起。先生如能設法阻止此事,願以祖傳的寶劍答謝。」公孫戍毫不考慮就答應了。

於是,公孫戍便去見孟嘗君勸他不要接受這份禮物,孟嘗君詢問他其中的原因。公孫戍說:「這些國家都以相印授公,表示對您的敬仰,而那是因為聽說您在齊國能解救民生困苦,讓瀕臨滅亡者得以存活。各國的傑出之士,都將國事托付您,也是因為仰慕您的義氣和廉潔。如今您到楚國就接受了這樣的重禮,那其它您尚未到訪的國家該如何接待您呢?所以臣希望您不要接受這份厚禮。」孟嘗君聽後覺的有道理就答應了。

公孫戍快步退出,但還未走出門,剛到中門就被叫回來。孟嘗君說:「你不要我接受象牙床的重禮,這是很好的建議。可是為什麼你走路時把腳抬的很高,樣子也顯的很神氣?」公孫戍說:「臣有三大喜事,還外加一把寶劍。」孟嘗君說:「為什麼這麼說呢?」公孫戍說:「您門下食客有好幾百人,卻沒有人敢進諫,只有我敢,這是臣的一喜;我的諫言能得到您採納,這是二喜;諫言又能讓您免於犯錯,這是三喜。為楚國護送象牙床的郢人登徒,他不願意送床,如果我能幫他的忙,他允諾送我一把祖傳的寶劍。」

孟嘗君聽了並沒有生氣,對他說:「你接受寶劍了嗎?」公孫戍說:「沒有您許可,臣不敢接受贈禮。」孟嘗君說:「趕快把寶劍收下。」孟嘗君因為這件事,還在門板上寫著:「能讓我揚名,又能阻止我犯錯,縱使在外私下接受饋贈寶物的人,都請快速來諫。」

這是記載在《戰國策》裡的故事,成語「趾高氣揚」也是從這個故事演變而來。用來形容傲慢自得的人。

【討論】
(1)為什麼大家都敬仰孟嘗君?公孫戍如何使孟嘗君同意不接受象牙床?
(2)看了這個故事,你認為孟嘗君是怎麼樣的人?他有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?請把想法跟大家分享。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他這次比賽得了冠軍,難怪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。
例:他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後,整個人信心崩潰,昔日趾高氣揚的樣子都不見了。

【相似成語】
眉飛色舞;耀武揚威;不可一世;昂首闊步;得意忘形;躊躇滿志;高視闊步

【課後時間】
請在下面空格填上適當的字:
( )顏( )膝
低( )下( )
垂( )( )氣
對( )彈( )

參考答案:
(奴)顏(婢)膝
低(聲)下(氣)
垂(頭)(喪)氣
對(牛)彈(琴)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7/31/54019.html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4019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