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時代的晉獻公死後,晉公子夷吾結束逃亡生活,回到晉國繼承王位當上了國君。
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,曾經答應過秦穆公,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夠有機會回國當上國君,夷吾就把五座城鎮割讓給秦國,當作救命之恩。可是,當上國君之後的夷吾並沒有實現諾言。
後來秦國發生饑荒,晉惠公也沒有伸出援手幫助秦國,秦穆公為此懷恨在心。後來,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,很快就打到晉國的一個城鎮,為了抵抗強大的秦軍,晉惠公親自領兵反抗。他下令拉戰車的馬,一定要用鄭國的駿馬。有位大臣看到,連忙對晉惠公說:「鄭國的馬看起來雖然很強壯,但是實際上卻很虛弱,打起仗來一緊張就會不聽指揮。到那時,進退不得,大王還是不要做此決定吧!」但是晉惠公一點都不願意聽大臣的勸告,果然,沒多久晉惠公的馬車就出不聽指揮,而晉惠公一下就被秦軍捉住,當了俘虜,晉國因此而大敗。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外強中乾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7/11/30/49464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【原文】
慶鄭(1)曰:「古者大事,必乘其產: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,安其教訓而服習(2)其道,唯所納之,無不如志。今乘異產以從戎事(3),及懼而變,將與人易。亂氣狡憤(4),陰血周作,張脈(5)僨興(6)不孫,外強中乾。進退不可,周旋(7)不能。君必悔之。」弗聽。……秦獲晉侯以歸。(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)
【批注】
(1)慶鄭:春秋時代晉國大臣。
(2)服習:熟悉。
(3)戎事:戰事。
(4)亂氣狡憤:狂亂不順之氣充滿體內,暴躁兇惡。
(5)張脈:血管膨脹、青筋突起。
(6)僨興:動起、突起。僨,音份。
(7)周旋:指在戰場上周折回轉。
【故事闡述】
春秋時代,晉國君晉獻公因寵愛驪姬,殺太子申生,改立驪姬之子奚齊。晉獻公另外兩個兒子重耳、夷吾則流亡國外。後來,夷吾在秦穆公幫助之下,返回晉國繼承帝位,就是晉惠公。不過即位後的晉惠公,並沒有兌現割地給秦國的承諾。不久晉國接受了秦國的賑災,但在秦國鬧饑荒時又置之不理,沒有給予援助。於是,魯僖公十五年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。
秦晉兩國交兵,晉惠公親自領兵上戰場打仗。但出發時,晉惠公卻選了鄭國進貢的四匹小馬來駕車。晉國大臣慶鄭說:「自古以來遇到戰爭這種大事,一定要乘坐本國所產的馬匹來駕車:因為它們和當地人生在同一疆土上,能明白他們的心意,所以會接受他們的調教,也熟悉他們駕馭的方式,隨意的引導牠們,都不會不如人意。現在駕馭外國產的馬匹去從事戰爭,等它們一被驚嚇就會害怕而違背人意。內心狂亂而暴躁,於是加速血液循環,使的血管膨脹致青筋突起,從外表看雖然強壯,實際上內部已血氣衰竭。此時,要它們前進或後退它們都不肯,叫它們周折回轉也不能了。屆時大王一定會後悔的。」晉惠公不聽,終於在韓原被秦軍俘虜。
這個故事中的「外強中乾」,原是用來形容馬匹受驚嚇後的心理和生理的變化,後來比喻各種事物看似充足強壯,實際上是虛弱干竭。
【討論】
(1)秦穆公為什麼要攻打晉國?重耳和夷吾都是受別人幫助才得以回國繼承帝位,試比較重耳和夷吾兩人對誠信的態度。(重耳可參考成語「退避三舍」)
(2)你常會以別人外在形象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嗎?你認為準確嗎?給你什麼啟發?請把你的經驗跟大家分享。
【造句練習】
例:他看起來身強體健,其實是外強中乾、抵抗力差,常掛病號。
例:別看他出入有名車代步,穿名牌、住華廈,實際上一身是債,外強中乾。
【相似成語】
虛有其表;色厲內荏;魚質龍文;中干外強;外強中枯;外腴中干;外澤中干
【課後時間】
成語接龍:
外強中乾→干( )而漁→漁( )得利→利令( )昏→昏( )黑地
參考答案:
外強中乾→干(澤)而漁→漁(翁)得利→利令(智)昏→昏(天)黑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