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卷不釋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2925
成語 手卷不釋
注音 ㄕㄡˇ ㄐㄩㄢˋ ㄅㄨˋ ㄕˋ (變) ㄕㄡˇ ㄐㄩㄢˋ ㄅㄨˊ ㄕˋ
漢語拼音 shǒu juàn bù shì(變)shǒu juàn bú shì
釋義 義參「手不釋卷」。見「手不釋卷」條。
典源 此處所列為「手不釋卷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#三國魏.文帝《典論.自敘》(據《三國志.卷二.魏書.文帝紀》裴松之注引)1>余於他戲弄之事少所喜,唯彈棋略盡其巧,少為之賦。昔京師先工有馬合鄉侯、東方安世、張公子,常恨不得與彼數子者對。上2>雅好詩書文籍,雖在軍旅3>,手不釋卷,每每定省4>從容,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,長則善忘,長大而能勤學者,唯吾與袁伯業5>耳。余是以少誦詩、論,及長而備歷五經、四部,《史》、《漢》、諸子百家之言,靡不畢覽。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見於晉.虞溥〈江表傳〉。(2)上:曹操(西元155∼220),字孟德,小字阿瞞,東漢沛國譙人。有雄才,多權詐,能文學。起兵擊黃巾,討董卓,漸次剪削諸雄,自為丞相,拜大將軍。後卒於洛陽,子丕篡漢。追諡武帝,廟號太祖。(3)軍旅:軍隊。(4)定省: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的禮節。(5)袁伯業:袁遺,字伯業,東漢汝南南陽人,生卒年不詳。為袁紹從兄,好學,初為長安令,其後袁紹任為揚州刺史,為袁術所敗。〔參考資料〕晉.虞溥〈江表傳〉(據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魯肅呂蒙傳.呂蒙》裴松之注引)初,權謂蒙及蔣欽曰:「卿今並當塗掌事,宜學問以自開益。」蒙曰:「在軍中常苦多務,恐不容復讀書。」權曰:「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?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。卿言多務孰若孤,孤少時歷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,惟不讀《易》。至統事以來,省三史、諸家兵書,自以為大有所益。如卿二人,意性朗悟,學必得之,寧當不為乎?宜急讀《孫子》、《六韜》、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及三史。孔子言『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』。光武當兵馬之務,手不釋卷。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。卿何獨不自勉勖邪?」蒙始就學,篤志不倦,其所覽見,舊儒不勝。
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「手不釋卷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,曹操死後,曹丕繼位為魏王,不久即竄位而自立為帝。曹丕在政治的抱負和成就上雖遠不及曹操,但對於文學的重視,則不在其父之下,《典論.論文》所說:「文章經國之大業,不朽之盛事。」可見一斑。又曹丕寫過許多的詩歌、散文、辭賦,其中《典論.論文》更是開我國文學批評的先河。曹丕對於文學的愛好,實有家學淵源。父親曹操不但是一代梟雄,也是著名的詩人;弟弟曹植的文采則更是不在話下,後人譽為「才高八斗」。父子三人對建安文學的蓬勃,更是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。曹丕在《典論.自敘》一文裡記述了父親曹操勤於治學,即使身在軍隊之中,軍務繁忙之際,仍隨時拿著書本閱讀,以充實自己,並常跟曹丕說,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學習容易、思慮專一,但等到長大,就容易忘記所學。曹丕以父親的話自我勉勵,即使年長之後,仍舊不斷努力學習。後來《典論.自敘》原文的「手不釋卷」成為一句成語,用來形容人勤奮好學。
書證 01.宋.樓鑰《攻媿集.卷一○一.太府寺主簿周君墓誌銘》:「遂發憤進學,不半載,下筆成文,眾皆驚嘆。自爾手卷不釋,博貫經史。」
用法說明
近義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手不釋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