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參殺人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1477
成語 曾參殺人
注音 ㄗㄥ ㄕㄣ ㄕㄚ ㄖㄣˊ
漢語拼音 zēng shēn shā rén
釋義 本指謠傳,久聽而信,後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。典出《戰國策.秦策二》。△「曾母投杼」
典源 《戰國策.秦策二》秦武王謂甘茂曰:「寡人欲車通三川,以闚周室,而寡人死不杇乎?」甘茂對曰:「請之魏,約伐韓。」王令向壽輔行。甘茂至魏,謂向壽:「子歸告王曰:『魏聽臣矣,然願王勿攻也。』事成,盡以為子功。」向壽歸以告王,王迎甘茂於息壤。甘茂至,王問其故。對曰:「……今臣羇旅之臣也,樗里疾、公孫衍二人者,挾韓而議,王必聽之,是王欺魏,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。昔者曾子1>處費,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,人告曾子母曰:『曾參殺人!』曾子之母曰:『吾子不殺人!』織自若2>。有頃3>焉,人又曰:『曾參殺人!』其母尚織自若也。頃之,一人又告之曰:『曾參殺人!』其母懼,投杼4>踰牆5>而走。夫以曾參之賢,與母之信也,而三人疑之,則慈母不能信也。今臣之賢不及曾子,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,疑臣者不適三人,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。」王曰:「寡人不聽也,請與子盟。」於是與之盟於息壤。〔注解〕(1)曾子:曾參(西元前505∼前436),字子輿,春秋時魯國南武城(今山東省費ㄅ|ˋ縣西南)人。曾點之子,為孔子弟子。性至孝,相傳《大學》為其所述,又作《孝經》,以其學傳子思,子思傳孟子。後世尊稱為「宗聖」、「曾子」。(2)自若:態度自然如常。若,如。(3)有頃:不久、一會兒。(4)杼:音ㄓㄨˋ,梭。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的器物。(5)踰牆:跳牆。踰,音ㄩˊ,越過、超過。
典故說明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學者,名叫曾參,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。學養很深,品性端正,是個有名的孝子。他住在魯國費(音ㄅ|ˋ)邑時候,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,有人就跑去跟曾參的母親說:「曾參殺人了!」曾參的母親說:「我兒子不會殺人!」就照常織她的布,沒有理會。過了不久又有人又來說:「曾參殺人了!」曾子的母親還是泰然自若地繼續織布。過了一會,又有人跑來說:「曾參殺人了!」曾子的母親就害怕起來,丟下織布的梭子,跳過圍牆逃走了。像曾參那麼賢良的人,只要多幾個人來說他殺了人,那麼連對他最有信心的母親也會相信,可見流言的可畏。後來「曾參殺人」就被用來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。
書證 01.《戰國策.秦策二》:「昔者曾子處費,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,人告曾子母曰:『曾參殺人!』曾子之母曰:『吾子不殺人!』織自若。有頃焉,人又曰:『曾參殺人!』其母尚織自若也。頃之,一人又告之曰:『曾參殺人!』其母懼,投杼踰牆而走。」(源)02.南朝宋.鮑照〈謝隨恩被原表〉:「由臣悴賤,可悔可誣。曾參殺人,臣豈無過?」03.唐.李端〈雜歌〉:「秦庭野鹿忽為馬,巧偽亂真君試思。伯奇掇蜂賢父逐,曾參殺人慈母疑。」04.唐.韓愈〈釋言〉:「市有虎,而曾參殺人,讒者之效也。」05.明.張岱〈投杼操〉:「昔曾子作《孝經》,而玄雲聚於北極,蒼蒼者天,惟孝能格。奈何曾參殺人,而母猶信之不及。」06.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一二齣:「這冤怎伸,硬疊成曾參殺人!」
用法說明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流言可畏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有鑒於「參曾殺人」的故事,你行事可要更加小心。<02>如果這些沒有根據的謠言一再傳來,就可能發生曾參殺人的效果。<03>聽多了這些有如曾參殺人的謠言,就連平時的夥伴也開始對他產生懷疑。<04>由於新聞媒體常常未經查證就大肆報導,所以社會不斷上演曾參殺人的鬧劇。
近義 人言可畏,三人成虎,眾口鑠金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參殺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