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歎為觀止

注音一式ㄊㄢˋ ㄨㄟˊ ㄍㄨㄢ ㄓˇ
漢語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
同義詞嘆為觀止 歎觀止矣 嘆觀止矣
出處《左傳‧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德至矣哉,大矣!如天之無不幬也,如地之無不載也。雖甚盛德,其蔑以加於同感於此矣,觀止矣。若有他樂,吾不敢請已。」
吳國的季札到魯國出使,觀賞樂舞,當看到帝舜時代的樂舞時,他讚美說:觀止矣!若有他樂,吾不敢請已。意思是說,看到這裏已經夠了,如果還有別的樂舞,也不必看了。
清王韜淞隱漫錄卷八海外壯游:「生撫掌稱奇,歎為觀止。」
釋義歎:讚賞;觀止:看到這裏就夠了。指讚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。
眼睛看見的,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。對事物的讚美之詞。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。
形容所見到的事物極為美好,令人讚嘆,是觀覽的極境。止,盡頭;不可復加。
例句看到滿山遍野的油桐花盛開,美不勝收,讓人嘆為觀止。
鄉間那遼闊無際,一片鮮黃亮綠的油菜花田,讓人嘆為觀止。
經過這次驚險刺激的三峽之旅,讓我對大自然的造化不禁嘆為觀止。
這次的演出,集合傑出的藝人同臺亮相,精彩程度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
一向酷好古代文明的老王,此次看到這麼多的出土文物,不禁嘆為觀止,立刻埋首研究。
美國的大峽谷遠近馳名,遼遠壯闊的景色,令觀光客「嘆為觀止」。看著這麼美麗的風景,許多遊客都「嘆為觀止」。
用法語義說明: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,無與倫比。褒義。 使用類別:用在「讚嘆稱奇」的表述上。
相似詞至矣盡矣,觀止之嘆
相反詞自鄶以下
成語故事萌典 教育百科
	嘆為觀止	嘆觀止矣	觀止之嘆

難字註解

ㄊㄢˋ tàn 萌典 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

[動]
1.呼出長氣,以發抒心中的憂悶感傷。如:「哀嘆」、「感嘆」、「仰天長嘆」、「嘆息」。《詩經.王風.中谷有蓷》:「有女仳離,嘅其嘆矣!&8fa6._104_0.gif;其嘆矣,遇人之艱難矣!」
2.稱讚。通「歎」。如:「嘆為觀止」。《浮生六記.卷五.中山紀歷》:「慶雲見於西方,……觀者莫不嘆為奇瑞。」

ㄊㄢˋ tàn 萌典 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

[動]
1.心中喜悅,發而吟詠。如:「吟歎」、「詠歎」。《禮記.樂記》:「清廟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倡而三歎,有遺音者矣。」
2.讚美。如:「歎賞」。《禮記.郊特牲》:「賓入大門而奏肆夏,示易以敬也。卒爵而樂闋,孔子屢歎之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美此禮也。」漢.無名氏〈四坐且莫諠〉詩:「從風入君懷,四坐莫不歎。」
3.嘆息。通「嘆」。如:「悲歎」、「嗟歎」。《封神演義.第一回》:「上天垂象皆如此,徒令英雄歎不平。」
[名]
古代的一種詩歌體裁。如《樂府詩集》收有〈古遺歎〉、〈昭君歎〉等是。

補充說明

釋義

“嘆為觀止”是贊嘆

  新浪網在2005年10月份刊登了一篇文章,介紹了中國國民黨一百年來因為堅持獨裁導致衰落的歷史事實。文章寫得很好,但是也出現了錯用詞語的失誤。比如在介紹到國民黨因為獨裁導致貪污成風時,作者寫道:“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貪污腐敗,使國民黨民心盡失。”這句話中,“嘆為觀止”顯然用錯了。

  “嘆為觀止”一詞源于《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》,出自吳國公子季札之口。在歷史上,季札是一位有名的賢人。季札善外交,喜音樂,德才兼備。吳王壽夢欲將王位傳給他,他不肯接受,後來,哥哥餘昧又要傳位于弟,季札仍推讓。季札主張罷兵安民,結交諸侯,于是餘昧就拜季札為相,讓他出使各國。

  季札出使魯國時,觀賞魯國音樂舞蹈,對各種舞樂作出了不同評價。當他看到跳《韶箭》舞時,斷定這是最後一個節目,並由衷地贊嘆道:“觀止矣,若有他樂,吾不敢請已。”意思是舞樂好到了極點,我們就看到這裡吧。後來人們就用 “觀止”一詞來贊嘆所看到的事物盡善盡美,好到沒有更好的地步,是褒義詞。

  如今,“嘆為觀止”這個詞語用錯的情況有兩種,一種是把這個成語理解為“到了極點”,當貶義詞用,顯然不妥當。上文中那個句子,就是因為這樣而產生錯誤的。再舉一個類似的錯句:“為了騙取扶貧資金,這些村幹部居然使出了各種辦法,其行為之惡劣,令人嘆為觀止。”

  另外一種錯誤用法是,沒有區分主語是人還是物。如果主語是人,就要用“嘆為觀止”;如果主語是物,就要用“令人嘆為觀止”或者是“讓人嘆為觀止”。錯誤的例句如:“她的舞蹈動作優雅,表現力強,嘆為觀止。”
FROM: http://www.bufen.org/u/shanye/archives/2007/9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