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ㄏㄢˋ ㄌㄧㄡˊ ㄐㄧㄚˊ ㄅㄟˋ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hàn liú jiá bèi |
同義詞 | 流汗浹背 汗流洽背 浹背汗流 汗流夾背 汗出浹背 |
出處 | 《後漢書‧伏皇后紀》:「操出,顧左右,汗流浹背。」 舊唐書·昭宗紀》:「昭宗臨軒自諭之曰:『卿等藩侯,宜存臣節,稱兵入朝,不由奏請,意在何也?』茂貞、行瑜汗流洽背,不能對。」 郭沫若《文藝論集·論詩三札》:「當其方成的時候,總覺得滿腔高興,及到過了兩日,自家反覆讀讀看時,又不禁浹背汗流了。」 清·昭槤《嘯亭雜錄·阿文成相度》:「陪臣汗流夾背,出謂人曰:『此誠宰相語。』」 漢·劉向《續列女傳·楊夫人》:「敞驚懼不知所言,汗出浹背。」 |
釋義 | 浹:濕透。汗流得滿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。現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。 流汗浹背: (1)形容出汗多,濕透了背上的衣服。 (2)形容慚愧不安之極。 浹背汗流:形容十分慚愧或惶恐。 汗流夾背: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。 |
例句 | 在勞動競賽中,大家幹得汗流浹背。 左右悉聞齊氏哀訴之聲,驚起來視,即齊氏汗流洽背,精神恍然。★宋·無名氏《異聞總錄》卷三 風力雖尚勁,然徒步則汗出浹背。★明·袁宏道《滿井遊記》 |
相似詞 | 揮汗如雨,汗如雨下,大汗淋澗璃,汗出如漿 |
相反詞 | 鎮定自若,心安神定 |
汗流浹背 汗出沾背 流汗沾背 汗流洽背 流汗浹背 洽背汗流
[動]
1.透澈、浸透。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不浸於肌膚,不浹於骨髓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○.獻帝伏皇后傳》:「操出,顧左右,汗流浹背。」
2.通達。《荀子.解蔽》:「其所以貫理焉,雖億萬已不足浹萬物之變,與愚者若一。」
3.循環一周。如天干由甲日至癸日稱為「浹日」;地支由子日至亥日稱為「浹辰」。
[形]
融洽。唐.韓愈〈新修滕王閣記〉:「其歲九月,人吏浹和。」
[副]
遍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一○上.滇遊日記十二》:「山雨忽來,傾盆倒峽,浹地交流。」
漢大將軍霍光,是漢武帝的托孤重臣,輔佐八歲即位的漢昭帝執政,威勢很重。霍光身邊有個叫楊敞的人,行事謹小慎微,頗受霍光賞識,升至丞相職位,封為安平候。其實,楊敞為人懦弱無能,膽小怕事,根本不是當丞相的材料。
公元前74年,年僅廿一歲的漢昭帝駕崩於未央宮,霍光與眾臣商議,選了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作繼承人。誰知劉賀繼位後,經常宴飲歌舞,尋歡作樂。霍光聽說後,憂心忡忡,與車騎將軍張安世、大司馬田延年秘密商議,打算廢掉劉賀,另立賢君。
計議商定後,霍光派田延年告訴楊敞、以便共同行事。楊敞一聽,頓時嚇得汗流浹背,驚恐萬分,只是含含糊糊,不置可否。
楊敞的妻子,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兒,頗有膽識。她見丈夫猶豫不決的樣子,暗暗著急,趁田延年更衣走開時,上前勸丈夫說:「國家大事,豈能猶豫不決。大將軍已有成議,你也應當速戰速決,否則必然太難臨頭。」
楊敞在房裡來回酸步,卻拿不定注意。正巧此時田延年回來,司馬夫人迴避不及,索性大大方方地與田延年相見,告知田延年,她丈夫願意聽從大將軍的吩咐。田延年聽了後高興地告辭走了。
田延年回報霍光,霍光十分滿意,馬上安排楊敞領眾臣上表,奏請皇太后。
第二天,楊敞與群臣遏見皇太后,陳述昌邑王不堪繼承王位的原因。太后立即下詔廢去劉賀,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君,史稱漢宣帝。
來源:金石網http://www.kingsnet.biz/asp/chengyu/ShowStory.asp?ID=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