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孟嘉落帽

注音一式ㄇㄥˋ ㄐㄧㄚ ㄌㄨㄛˋ ㄇㄠˋ
漢語拼音mèng jiā luò mào
出處《晉書‧孟嘉傳》: 「九月九日, 溫 ( 桓溫 )燕 龍山 , 僚佐畢集。 時佐吏並著戎服。 有風至, 吹 嘉 帽墮落, 嘉 不之覺。
溫 使左右勿言, 欲觀其舉止。
嘉 良久如廁, 溫 令取還之, 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, 著 嘉 坐處。
嘉 還見, 即答之, 其文甚美, 四坐嗟歎。」
釋義晉代孟嘉在宴席上雖被風將帽子吹落,仍顯得灑脫風流。見晉書˙卷九十八˙桓溫傳。後形容才子名士的瀟灑儒雅﹑才思敏捷。亦作「落帽孟嘉」。
例句唐 元稹 《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》: 「登樓 王粲 望, 落帽 孟嘉 情。」
唐 獨孤及 《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》詩: 「風前 孟嘉 帽, 月下 庾公 樓。」
宋 陳師道 《後山詩話》: 「 孟嘉 落帽, 前世以為勝絕。
杜子美 《九日詩》云: 「『羞將短髮還吹帽, 笑倩旁人為正冠。』其文雅曠達, 不減昔人。」
明 無心子 《金雀記‧訪花》: 「倘籬邊短幹, 肯移 陶令 之前;境上清風, 准擬落 孟嘉 之帽。」
相似詞落帽孟嘉,龍山落帽
成語故事萌典 教育百科

補充說明

詩詞曲典故-孟嘉落帽
FROM: http://cls.hs.yzu.edu.tw/orig/Show_Content.asp?id=5153
837_詩詞曲典故_孟嘉落帽.pdf

文化課教材(初級):《千家詩》七律﹙二十一﹚九日藍田會飲
... ...
另外,詩中提到「孟嘉落帽」的這一段典故,讓我們認識到孟嘉的機智與才學,所以能將難堪化為趣事。孟嘉字萬年,是晉江夏郡人﹙在今河南省﹚,年輕時就很有才名,太尉庾亮在治理江州的時候,就徵召他擔任部從事,後來又擔任大司馬桓溫的參事,頗受重視。據說孟嘉喜歡喝酒,愈多愈清醒,有一次桓溫就問:「酒有何好,而卿嗜之?」孟嘉回說:「明公未得酒中趣爾。」又問:「聽伎﹙音樂演奏﹚,絲﹙琴瑟﹚不如竹﹙笙蕭﹚,竹不如肉﹙指肉味﹚,何也?」孟嘉答說:「漸近自然」﹙意思是說肉最接近自然狀態,笙蕭加工比較少,所以次之,琴瑟改變最大,所以殿後 ﹚,其實,桓溫這些個問題是有故意為難他的意思,試想聽樂與吃肉如何比較?但是孟嘉的回答卻也有幾分道理在,讓桓溫啞口無言,不得不佩服他的機智,若非確有真才實學是很難做到的。因為孟嘉有才學,所以表現在容貌、行動舉止上,就會與眾不同,自然地流露出來。

據說孟嘉還在江州武昌的時候,豫章太守褚裒﹙p□uㄆㄡˊ﹚久聞其名,當他回家經過武昌時,特地去問庾亮:「聞孟從事佳,今在此不?」庾亮說:「試自求之。」於是褚裒左右看了很久,指著孟嘉說:「此君小異,得無是乎?」果然被他找出來了,當時被傳為佳話,一則稱讚褚裒識人的高明,同時也替孟嘉被賞識而高興。能識人與被人賞識都是值得高興的事,但是識人的人要有心,才能從細微的差異中發掘出真人才,被人賞識的人要有真才實學,成之於內,形之於外,如此一來才能「相賞莫相違」。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8/20/54424.html

......
笑憐從事落烏紗──孟嘉落帽】

眾所周知,農歷九月初九因日月重九,古人又依《易經》的“陰爻為六,陽爻為九”,認為兩陽相重,節氣變換,故名重陽,也稱九月九、重九、九日,起初也只是個氣象(見屈原的《遠游》:集重陽入帝宮兮,造旬始而觀清都。),後來又增加了茱萸節、菊花節、登高節、女兒節、敬老節和老人節的內容。

據說重陽節的登高飲宴風俗,始于晉代的一個典故“孟嘉落帽”。說起孟嘉,相信大多數人是陌生的。詩仙李白的《九日龍山飲》就提到了這事:九日龍山飲,黃花笑逐臣。醉看風落帽,舞愛月留人。(第二天的《九月十日即事》點明是重陽節:昨日登高罷,今朝又舉觴。菊花何太苦,遭此兩重陽);辛棄疾的《念奴嬌》:龍山何處?記當年高會,重陽佳節。誰與老兵共一矣?落帽參軍華發!張子容的《除夕樂成逢孟浩然》:遠客襄陽郡,來過海岸家。尊開柏葉酒,燈發九枝花。妙曲逢盧女,高才得孟嘉。東山行樂事,非是競豪華。詩中均借用了“孟嘉龍山落帽”的故事,可見重陽節登高飲宴風俗的產生,與這個典故有著密切的淵源。

孟嘉(公元296~349年),字萬年,是三國‧吳的司空孟宗的曾孫,也是陶淵明的外祖父,東晉時代的著名文人。少年時代就以才華出眾而遠近聞名。歷任東晉廬陵從事、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、從事中郎將、公元346年回故鄉任陽新縣令。

據《晉書‧孟嘉傳》記載:晉永和年間(公元345~356年),明帝的女婿桓溫任征西大將軍,孟嘉任參軍,頗受桓溫的賞識。一年的重陽節,大將軍桓溫在龍山(今安徽當塗東南部)邀集賓客幕僚登高,于山頂大擺筵席,飲酒賦詩。出席節宴的人都衣冠楚楚,穿戴整齊,杯盞相酬,興致高雅。突然間,一陣大風刮過,把孟嘉頭上的帽子吹落在地。孟嘉這時已有幾分酒意,竟然沒有察覺。桓溫則認為孟嘉醉酒失禮(在古代有“君子死,冠不可免”之儀──子路語),便暗示孫盛趁孟嘉如廁之機,把帽子放到他座位上,並作文譏笑他的有傷大雅。孟嘉回來一看立即揮筆唱和,才思敏捷、文辭俊雅的文章,令四座賓客皆嘆服。後人便把這一則傳為美談的故事,比喻成文人不拘小節,風度瀟灑的佳話逸事,因此重陽節也被稱為──授衣之節,落帽之辰。
FROM: http://anyway.ctrip.com/community/itinerarywri/10229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