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君子不器

注音一式ㄐㄩㄣ ㄗˇ ㄅㄨˋ ㄑㄧˋ
漢語拼音jūn zǐ bù qì
出處論語為政篇:「子曰:『君子不器。』」集注:「器者各適其用,而不能相通。成德之士,體無不具。故用無不周,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。」
(立志成為偉大人物,應避免自己變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單一用途的人。)
釋義器,器皿,引申為才能、本領。全句是說君子學識淵博,不會像器物一樣,只有一種用途。比喻人多才多藝。
例句年輕人應當多方面學習,以「君子不器」自勉。
萌典 教育百科

補充說明

FROM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6/5/23/n1327918.htm (大紀元)
4.何為君子――君子不器!(作者﹕清源)

子曰:君子不器。 (《論語-為政》)

  《論語》所記錄的孔子的言語中談論君子大約有100多次,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君子的某方面品性的,筆者認為,完整的描述何為君子的,就是這句「君子不器」。

  器,就是器具,無論什麼器具其功能和用途都是有限的。很久以來,此句多被解釋為,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藝,而是要多才多藝,這種解釋與現代人類沉淪於物質世界的實情是特別符合。其實,仔細一想就知道,無論如何多才多藝,都是有限度的,都還處於「器」的層次,無非是大小、多少而已。那麼何謂「不器」呢?

  說「不器」,必須先說「道」。《論語》中雖然沒有記錄孔子說「道」 是什麼,但是卻可以證明「道」在孔子心目中崇高的地位,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」。孔子又說君子應該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于仁,游於藝。」,君子應該如何求「道」呢?孔子說「君子謀道不謀食。耕也,餒在其中矣;學也,祿在其中矣。君子憂道不憂貧。」,可見孔子認為君子為事的目的不在於事,而在乎道!孔子的門生,子夏則在「百工居肆以成其事,君子學以致其道。」中說明了君子和工匠行事的不同,君子為事是為了求道,工匠只是為了完成其事。

  君子求道是為了什麼目的呢?為了「君子不器」。君子求道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,提高了道德修養則要以自身的修養去盡可能的影響他人歸正人心,也就是所謂「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試問君子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使家族興旺、國家富裕、天下太平,人心歸善是才學或者是技能的作用可以比擬的嗎?當然不是,只要道德的力量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,所謂「不器」也。

  說到這裏想起夫子和子貢的一段對話,子貢問曰:賜也何如?子曰:女器也。曰:何器也?曰:瑚璉也。翻譯成白話文就是,子貢問:我這個人怎麼樣?孔子說:你呀,好比一個器具。子貢又問:是什麼器具呢?孔子說:是瑚璉(瑚璉是古代祭器中貴重而華美的一種)。看樣子當時的子貢在孔子眼中雖然有才能但是還沒有達到「不器」的境界啊!

  孔子鄙視那些獨善其身的人,《論語-子路》中「子貢問曰: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子曰: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曰:敢問其次。曰:宗族稱孝焉,鄉党稱弟焉。曰:敢問其次。曰:言必信,行必果,硜硜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為次矣。」,「言必信,行必果」 在正常人而言已經是美德了,但是孔子卻認為如果個人修養僅僅做到了「言必信,行必果」而沒有在世人中產生應有的教化影響也可以算作是「小人」了。

  君子不器,不但提出了君子應該成為什麼的人,而且也同時在提醒那些想成為君子的人行事時不能忘記真正目的。孔子說君子應該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于仁,游於藝。」,這是君子的行為準則。筆者認為,科舉興而儒教廢,當「讀書」失去其求道修養的意義而成為追求功名的「器物」的時候,不但是儒學的沒落也是人心的敗壞使然。現代的教育就更落其次了,之所謂「人才」,也就是說「女器也」。

  後記:很小的時候,那時大約3、4歲吧,經常聽家裏人說孔夫子弟子三千,其中有七十二位賢人。孺子無知,那個年齡不知「賢人」為何物,便自作聰明的認為是「閒人」,但總是疑惑,說弟子門生倒也算了,為何幾個「閒雜人等」還要順帶著提及呢!後來總算想明白了,孔夫子和弟子們周遊列國,總是要吃飯,估計那些「閒人」應該是燒火做飯的後勤人員,民以食為天,這些「閒人」當然也很重要啊!呵呵,這是兒時的一段趣事。

  其興也勃,其亡也忽。事物由盛轉衰是物質本身的內在規律,曾經輝煌的中華文明目前已經衰敗至極了。然而,衰也是盛的開始,是物質更新的啟端。現在,聖人在世傳大法,聖人弟子遍及神州中土,其中「賢人」以億萬計,華夏文明浴火重生在即!

——源自清心論壇,歡迎轉載,禁止修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