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盜泉寧渴(盜泉之水、掩口盜泉)
【原文·出處】

孔子過於盜泉,渴矣而不飲,惡其名也。   
——屍佼《屍子》卷下節選

相關典籍:

曾子立廉,不飲盜泉。

——《淮南子·說林訓》節選

羊子嘗行路,得遺金一餅,還以與妻。妻曰:「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來之食,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!」羊子大慚,乃捐金於野,而遠尋師學。

——《後漢書·列女傳》節選

【譯文·故事】

孔子從盜泉旁經過,渴了卻不喝盜泉的水,是因為反感它的名字。

【釋義·點評】

孔子因厭惡盜泉之名,渴亦不飲其水。後遂用盜來之水、盜泉、盜水等表示不義之物;以盜泉寧渴、掩口盜泉等表示寧死也不接受不義之物,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。例句——沈佺期《移禁詩行》詩:「盜泉寧止渴,惡木匪投軀。」辛棄疾《生查子。簡吳子似縣尉》詞:「俗人如盜泉,照影都昏濁,高處掛吾瓢,不飲吾寧渴。」李白《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詩:「回車避昏濁,掩口去盜泉。」《舊唐書·趙隱王徽等傳論》:「徽志吐盜泉 ,脫身虎口,功名不墜,君子多之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七回:「你既然執定了這個渴不飲盜泉,飢不食漏脯的宗旨,我也不敢進辭了。」白蕉《江浦》詩:「米鹽今日貴,兒女昔年嬌。不飲盜泉水,愁聞吳市簫。」   
不飲盜泉,是要說明君子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,即使在小的細節上也不苟且。孔子過盜泉而不飲的故事,並不見於正史或其弟子的著作,所以不一定實有其事。以孔子的性格來說,真要是渴極了,不會因這泉水的名字不好聽,就拒絕喝這泉水的。若果真寧渴不飲盜泉水的話,就未免失之於迂腐了。
FROM: http://www.dongliw.com/List.asp?ID=982
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dongliw.com/List.asp?ID=982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