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痛心疾首 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4/7/52132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
【原文】

君來賜命曰:「吾與女伐狄。」寡君不敢顧昏姻,畏君之威,而受命於吏(1)。君有二心於狄,曰:「晉將伐女。」狄應且憎,是用(2)告我。楚(3)人惡(4)君之二三其德(5)也,亦來告我,曰:「秦(6)背令狐之盟(7),而來求盟於我。昭告昊天上帝、秦三公(8)、楚三王(9),曰:「余雖與晉出入(10),余唯利是視(11)。」不谷(12)惡其無成德,是用宣之,以懲不壹(13)。」諸侯備聞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暱就(14)寡人(15)。寡人帥以聽命,唯好是求(16)。君若惠顧諸侯,矜哀寡人,而賜之盟,則寡人之願也。其承寧(17)諸侯以退,豈敢徼亂?君若不施大惠,寡人不佞(18),其不能諸侯退矣。敢盡布之執事,俾執事實圖利之!」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,而又召狄與楚,欲道以伐晉,諸侯是以睦於晉。(《左傳.成公十三年》)

【批注】

(1)吏:此指秦國傳令的使臣。
(2)是用:因此。
(3)楚:周成王封熊繹於楚,春秋時稱王,為戰國七雄之一,後為秦所滅。
(4)惡:音「勿」,厭惡、憎恨。
(5)二三其德:形容三心二意,反覆無常。
(6)秦:春秋時國名,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。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,創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。
(7)令狐之盟:令狐,春秋時晉地。春秋魯成公十一年,秦、晉兩國因邊界問題在令狐訂立的盟約。
(8)三公:此指秦國的穆公、康公、共公。
(9)三王:此指楚國的成王、穆王、莊王。
(10)出入:往來。
(11)唯利是視:只一心一意追求利益,而顧不得其它。
(12)不谷:即不善,是古代君侯自稱的謙詞。此指楚國國君。
(13)不壹:不專一。
(14)暱就:親近。
(15)寡人:即寡德的人,是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。此指晉侯。
(16)唯好是求:只要求修好。
(17)承寧:安定。
(18)不佞:即不才,自謙之詞。佞,音「濘」。

【故事闡述】

春秋時代,秦、晉兩國是鄰居也是姻親。秦國一向對晉國有恩惠,秦穆公曾扶助晉圉(晉懷公)、晉重耳(晉文公)繼任晉國國君,穩定了晉國政局。在晉國發生饑荒時,秦國也大方的拿糧食去幫助晉國。

不過,晉國卻沒有相對的回報秦國的恩德。當晉懷公即位後,就食言了要割五座城池給秦國當謝禮的承諾。秦國在糧食援助晉國的來年,秦國也發生了饑荒,但晉國卻殘忍的不予援救。因此,兩國關係也就越來越不好。後來秦國因偷襲鄭國失敗,在返國途中卻遭到晉國設計攻擊,幾近全軍覆沒。從此秦晉雙方交惡,長年處在戰爭狀態,自文公二年到宣公十五年,秦、晉兩國間爆發了十次戰爭,但都是晉國略佔上風。

秦國為了和晉國相抗衡,就和楚國、狄部落結盟,這讓晉國倍感威脅。於是,在成公十一年時,兩國協調和談,並簽下盟約。但簽訂不久後,秦國又打算聯合楚國和狄部落攻打晉國。晉國得知消息後,便召集了齊、衛、宋、鄭、邾、滕、曹伯等國,準備反擊秦國。

因此在開打之前,也就是魯成公十三年四月初五,晉厲公派呂相出使秦國斷交,呂相所傳遞內容大概是說:從前晉獻公和秦穆公兩人在位時,同心合力相互友好,不但訂立盟約,還結為姻親來加深兩國關係。後來晉國發生動亂時,也全靠穆公幫助才得以安定,這是穆公對晉國的恩惠。而我們晉文公回國即位後,就親自戴盔披甲,歷經重重艱險,征服了東方諸侯國,並帶他們來聽從秦國,這也已足夠用來報答穆公的恩澤了。

晉文公辭世後,秦國發兵侵襲與晉國同盟的鄭國和滑國,引發了殽之戰,秦軍因而才會在殽山谷中計被晉國殲滅。從此之後,秦國就一面聯楚抗晉,又一面和晉國多次交戰,陸續爆發了令狐之戰、河曲之戰、輔氏之戰等。兩國從此斷絕往來,這些都是秦國應該負責的。

雖然如此,晉國還是希望和秦國恢復邦交,也因顧念兩國往日友誼,才在兩年前再度跟秦國和談,訂下了「令狐之盟」,沒想到盟約才訂不久,秦國便背誓毀約。白狄和秦國都在雍州,是君王您的仇敵,但卻是晉國的姻親。

君王您賜給晉國的命令說:「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。」我們晉國君顧不得與白狄的姻親關係,畏懼您的君威,接受君王使臣進攻狄人的命令。但您卻又向狄人示好,對他們說:「晉國將要攻打你們。」狄人厭惡你們的做為,因此告訴我們。楚國同樣憎恨君王您反覆無常,也來告訴我們,說:「秦國背棄令狐盟約,並向我們要求結盟。他們對上天、秦國三位先公及楚國的三位先王宣誓說:「秦國雖然和晉國有往來,但秦國只追求利益,其它都不顧。」我討厭他們的態度反覆,因此把這些事宣揚開來,藉以懲罰意志不專一的秦國。」諸侯們全都聽到了,也因此感到痛恨到了極點,便都來和我親近。我現在率領諸侯們前來聽命,只要求能重修盟好。君王您若肯顧念諸侯們,憐憫寡人,賜予我們締結盟約,這也就是我的心願了。我將讓諸侯們平穩的退走,怎麼敢自招災禍呢?但如果君王您不願施行大恩德,恐怕我也無法使諸侯們退走了。我謹將一切意見向您左右執事公佈,望請他們考慮如何才能對秦國有利!」

同年的五月,晉國率領諸侯聯軍,將秦軍擊潰。從此以後,秦國也沒有能力再犯東方,晉國也就將秦國的威脅徹底消滅了。

原文中的「痛心疾首」後來就演變為成語,用來形容內心怨恨到了極點。

【討論】

(1)秦國曾經幫助過晉國什麼事?晉國是如何回報秦國的?這些事讓秦晉兩國關係如何?
(2)在幫助別人時,我們要心存施恩不圖報;但如果受人恩惠,我們應當點滴在心頭、有恩必報。你或你身邊的人發生過「施恩不圖報、有恩必報」的事情嗎?你得到了什麼啟發?請把心得跟大家分享。

【造句練習】

例:他不聽勸導,逃學遊蕩,整天和壞人為伍,讓他的父母、師長都感到痛心疾首。
例:兄弟倆人為了爭奪家產,鬧到對簿公堂,實在讓人看了痛心疾首。

【相似成語】

咬牙切齒;深惡痛絕;恨之入骨

【課後時間】

成語重組︰

( )尾三屈一指首
( )馬蛇為指鹿虎
( )耳西東風馬鼻
( )浪風平雨安靜

參考答案︰

首屈一指、指鹿為馬、馬耳東風、風平浪靜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2132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