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東晉時代,黃河流域以北的地方,都給匈奴、鮮卑、羌、羯、氐這五種胡人割據了,他們都分別先生建立了許多個小國家。
  後來氐族中苻姓的人,建立了一個秦國,歷史上叫它作苻秦;也叫作前秦。
  前秦有一位知人善任的君主,姓苻名堅,他用了王猛作宰相。王猛時當時一位本領很大的政治家。他替苻秦奠定了許多良好的政治基礎,秦國便強大起來,吞并了其他的小國,統治整個的黃河以北,和黃河以南的東晉對立起來。
  後來王猛死了,那時東晉國力十分孱弱,苻堅便企圖并吞東晉,統一整個中國。
  當他準備大舉興兵南伐以前,他的宗族大臣苻融諫阻他道:「晉是漢族統一的政府,而且據著長江的險固,又獲取得人民的擁戴,我們是不能向它發動侵略的。」
  苻堅恃自己國勢的強盛,兵馬眾多,便很驕傲地回答道:「我統領這百萬大軍,每人把他的鞭子投進長江的水裡,也足夠截斷了長江的水流,驅眾前進,你叫他們有什麼險固的地勢可以阻擋?」

「投鞭斷流」(典源:北魏.崔鴻《前秦錄》)
據北魏.崔鴻《前秦錄》載,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,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,決心調集百萬大軍,乘勢一舉消滅東晉,統一全中國。苻堅召集群臣商議,但大臣們多不贊成,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:「從星象來看,今年不適合南進。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,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。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,生產整軍,等晉內部鬆動,再伺機攻伐。」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:「星象之事,不盡可信。至於長江,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,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,最後仍不免滅亡。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,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,就足以截斷江流,還怕甚麼天險?」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,執意出兵伐晉,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,逼臨淝水,準備攻打東晉。東晉派大將謝玄、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。苻堅輕敵,想憑藉優勢快攻,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,並在「淝水」被晉軍打敗,前秦從此一蹶不振。後來「投鞭斷流」這句成語,就從原文中「吾之眾投鞭於江,足斷其流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軍旅眾多,兵力強大。
FROM:教育部成語典--體例篇_編輯體例_典故說明


成語故事:投鞭斷流
作者: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

【正見網2008年12月17日】

【原文】
堅(1)曰:「……吾之眾(2)投鞭於江,足(3)斷其流,吾當內斷其心矣。」
《北魏·崔鴻·前秦錄》

【註解】
(1)堅:苻堅,前秦的立國君王。
(2)吾之眾:我有眾多的士兵。
(3)足:足夠用來。

【故事闡述】
在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,前秦苻堅統一黃河流域以北的地方後,和南方的東晉形成對立的局面。於是苻堅企圖調集百萬大軍,一舉消滅東晉,統一整個中國。

苻堅此一舉動,大臣們多不贊成,他的宗族大臣石越更是說:「今年從星象來看,並不適合南進,攻打晉國。更何況晉的版圖擁有長江的險固、君王又擁有民心。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內、安頓民心,再伺機攻打晉國。」苻堅卻說:「星象之事,不盡可信。而長江雖然險固,吳王夫差和三國時代的吳主孫皓,最後仍滅亡。現在我統領了百萬大軍,光是叫這些士兵把馬鞭投進長江,就可以截斷長江的水流,我們還怕什麼呢?」

於是苻堅不顧大臣們的反對,大舉攻打晉國。卻和東晉在淝水一戰中,被晉軍打敗,前秦從此就解體了。

後來「投鞭斷流」這句成語,就被用來比喻軍隊眾多,兵力強大,陣容非常強盛。

【討論】
(1)苻堅建立前秦後,企圖併吞哪一個國家,所以發起淝水一役?
(2)宗族大臣當時極力反對攻打晉國,苻堅卻持什麼理由堅持己見?
(3)苻堅的驕傲自大,是前秦的滅亡的原因之一。請你想一想自己在聽取別人建議時,如何做到接納別人的意見,放下主觀意識,真正從內心上為整體做考量?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我方軍隊兵多將廣,雖有投鞭斷流的氣勢,但仍不可輕敵啊!
例:主辦單位舉辦萬人馬拉松賽跑,放眼望去,那種壯觀的陣容,足可用投鞭斷流來形容了。

【相似成語】
兵多將廣、旌旗蔽空、舳艫千里、百萬雄師

【課後時間】
請你想一想有哪個成語是「投鞭斷流」的反義詞?

【參考解答】
老弱殘兵、兵微將寡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12/17/56471.html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6471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