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時代,晉國有二個臣子—范氏和中行氏都很強大。兩家早有篡逆之心,便商量好了,準備聯合起來,攻打晉定公。
有一個人知道了這個消息,便去勸告這兩家,不能輕舉妄動。因為戰爭的勝敗,決定於人民的是否支持,如果能得民心,便可成功,否則,必敗無疑。而另想獲得人民的支持,必須師出有名,所謂名正言順,如果名不正,言不順,那就不會有人支持了。范氏和中行氏是晉國的臣子,現在要起兵攻打國君,這是一種叛道行為,人民是不會同情的,自然更沒有人支持了。何況晉定公自已曾伐君失敗,落得逃亡異國,受過失敗教訓的人,就有避免失敗的經驗。正如一個曾經三次折傷手臂的人,雖經治療而獲得全癒,但是他已嚐透了折臂的痛苦,對於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方法,可說經驗豊富,再也不會重蹈覆轍了。所以范氏和中行氏的冒然行動,是否可以獲勝是毫無把握的,應該慎重考慮才對。
范氏和中行氏覺得他的分析頗有道理,也就不敢輕易冒險了。
※比喻受過挫折的人,經驗一定很豊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