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春秋時候,齊景公很喜歡人家奉承他。可是日子久了,那些奉承的話也聽膩了,就覺得竟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,決不會是他毫無過失,這種現象值得檢討。
  有一天,齊景公歡宴文武群臣,散席以後,大家到廣場上,較量射箭,作為餘興。齊景公也參加了,每次射出一箭,群臣們就發出一陣歡呼,稱揚他射箭的技藝高強。當他射中箭鵠的時候,歡呼贊揚自不必說,就是沒有射中的時候,大家也一律歡呼,景公覺察到臣子們是故意奉承,因此並不十分開心。
  事後,景公把這情形告訴他的一位臣子弦章,問他群臣為什麼會這樣。
  弦章說:「這當然是有原因的,並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們,所謂『上行而下效』,國王喜歡吃什麼,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;國王喜歡穿什麼,群臣也就喜歡穿什麼;國王喜歡奉承,自然群臣也就儘量向大王奉承了。」
  景公聽了這一番話,覺得很有道理,很賞識弦章的直言勸告,就賞給他很多珍貴的東西。可是弦章卻辭謝不受。他說:那些奉承大王的人,就是因為說幾句大王認為中聽的話,就可得到許多賞賜,才養成這種風氣的。如果我接受了大王的賞賜,不是也和那些諂媚的小人一樣嗎?」
  齊景公覺得造成這種風氣,他自已應該負責,於是再也不愛聽那些奉承的話了。
※在上者的行為,在下者從而效之。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上行下效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3/9/51232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
【原文】

上(1)為(2)之,下(3)效(4)之。(《語本漢•班固•白虎通•卷七•三教》)

【註解】

(1)上:在上位者。
(2)為:做。
(3) 下:在下位者。
(4) 效:傚法。

【故事闡述】

春秋時代,齊景公的宰相晏嬰,時常勸諫景公,但是自從晏嬰死了之後,就沒有人敢當面勸諫景公了,因此景公時常覺得心中很苦悶。

有一天,景公設宴招待朝中文武百官,席散後,大家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。每當景公射出一支箭,不管箭一出有沒有射中箭靶,百官都是高聲喝采,說著一些稱讚的話。

事後,齊景公對他的臣子弦章提起這件事來。弦章對景公說:「王啊!會發生這種事也不能全怪那些大臣,古人不是有句話說:『上行而後下效。』王,您喜歡吃什麼、穿什麼,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、穿什麼啊!如果王,您也喜歡別人奉承,自然而然,群臣也就會有這種奉承別人的習性了。」

景公聽了這些話,認為很有道理,想到已經好久沒有人跟他說過這些規諫的話了,心裡一高興,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。

弦章看了,直搖頭,說:「一般奉承大王的人,就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,如果我也拿了這些賞賜,那我弦章豈不也成了逢迎拍馬的小人了嗎?」因此,他並沒有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。

後來,「上行下效」便用來形容領導的人怎麼做,下面的人就會受到影響,也跟著怎麼做。因此領導者的作風行為是相當重要的,弄不好,整個國家的人民都會跟著傚法呢!

【討論】

(1)齊景公原本有一直言敢諫的忠臣是誰?
(2)景公對臣子弦章說出什麼苦惱?弦章又是怎麼回答景公的?
(3)弦章後來並沒有收受景公給他的賞賜,請你說說看這個故事給你什麼樣的啟示?

【造句練習】

例:在上位者不誠信於民,往往就會產生上行下效的結果。
例:做父母的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,所謂「上行下效」,家中的孩子可是會一點一滴的學起來的。

【相似成語】

風行草偃

【課後時間】

請你想一想下列哪個成語是褒義詞?打ˇ
( )上行下效
( )上下其手
( )口蜜腹劍
( )先見之明

【參考解答】

( )上行下效--含義常用於否定句。
( )上下其手--比喻玩弄手段,暗中作弊。
( )口蜜腹劍--形容一個人嘴巴說的好聽,而內心險惡、處處想陷害人。
(ˇ )先見之明--有事先預見結果的判斷力。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1232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