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陶淵明,字元亮,一說入「宋」後改名潛,東晉潯陽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,生於西元三六五年,卒於西元四二七年。性情高潔,擅長詩文,由於家貧,曾出任彭澤令,但只做了八十幾天,因為督郵巡察,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,就掛冠辭職歸隱。他的作品恬淡真醇,是田園詩人之宗,世稱靖節先生。著有《陶淵明集》。

  他身處亂世,很嚮往安樂平靜生活,因此寫了一篇(桃花源記),把他的理想寄託在裡面。

  (桃花源記)說,東晉太元中,湖南武陵地方有一個打魚人,有一天駕船沿著溪流走,遇到一片桃花林,在桃花林的盡頭發現了一座山,山腰有個小洞口,那漁人便下船從洞口走進去。剛進入時,山洞狹窄,走了幾十步,忽然開豁明亮起來,眼前只見土地曠闊平坦,有一幢幢的房屋,也有竹子和桑樹,田間道路縱橫交錯,路上的人來來往往,孩子們在田間戲耍,雞啼狗叫聲此起彼落,一幅昇平安樂的樣子。

  裡面的人看見了漁人,很是驚奇,除了殺雞備酒款待他外,並向他打聽外面的消息。還自述說,秦朝末年,天下大亂,他們的祖先們為了避亂,率領妻子鄉人來到這個地方,再沒有出去,就和外面的人隔斷了消息。

意義:
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的安樂土。也用以比喻風景優美,人跡稀少的幽境。

★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社出版李炳傑編著「看故事學成語」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世外桃源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7/6/28/44562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
【原文】
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。緣(1)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(2)桃花林,夾岸(3)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(4)繽紛(5)。漁人甚異(6)之。復(7)前行,欲窮(8)其林。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……
(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)

【註解】
(1)緣:沿著。
(2)逢:遇到。
(3)夾岸:岸的兩旁。
(4)落英:落花。
(5)繽紛:繁盛的樣子。
(6)異:覺得奇怪。
(7)復:再。
(8)窮:到盡頭。

【故事闡述】
晉朝陶淵明是一位大文學家,他寫過一篇叫「桃花源記」的文章。文中描述湖南武陵地區有個漁人,有一天沿著河岸隨波飄浮,不知劃了多遠,也不知道過了多久,忽然見到眼前有一片長滿桃花的仙境,兩岸上儘是青翠的草原,襯托著繁盛的花朵落了一地。

漁夫被這景象給迷住了,覺得奇怪以前為什麼沒到過這裡來呢?他再向前劃,看到了一座山,山腰有個小洞口,那漁夫便從洞口爬進去,想要滿足一下好奇心。剛開始又黑又狹窄,過了不久,忽然開闊起來,山洞的盡頭處竟是一片平坦的人間仙境。

那裡有一座座房屋,也有肥沃的田地長著各種農作物;道路上來往著從事農忙的人,孩子們在田間玩耍。當那些人發現漁夫時,很是驚奇,但都很客氣的招呼他。後來漁夫才知道他們的祖先是一群逃避秦朝戰亂的老百姓,長久以來一直隱居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。

後來,漁夫在離去之前,和村民約定好保守這個秘密,不過漁夫卻在回去後,把這個奇遇報告太守,太守派人和漁夫一起去找,卻怎麼樣也找不著記憶中的桃花源了!

後來的人便從這篇記載中引申出「世外桃源」這句成語,用來形容一個與世隔絕、不受外來干擾的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。

【討論】
(1)漁夫剛開始是什麼目地才偶遇奇景的?
(2)桃花源中的村民祖先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方定居呢?如果是你,你也會因為這個因素選擇離鄉背井嗎?為什麼?
(3)漁夫承諾要守住「桃花源」這個秘密,但卻失信了!如果你是那位漁夫,你會如何做呢?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這個地方有如世外桃源一樣,讓人一看到就喜歡。
例:生活在都市的人,最渴望有一個世外桃源之地可以休息。

【相似成語】
洞天福地

【課後時間】
常聽到「落英繽紛」、「落櫻繽紛」、「落葉繽紛」這三個詞,它們到底有何不同?和同學分享一下你的看法。

【解答】
「落英繽紛」用於形容開花植物,花瓣飛落,多如雪的樣子。沒有特指花的種類。
「落櫻繽紛」專指櫻花飄落。
「落葉繽紛」則是形容樹木的落葉情況,有種蕭瑟的意境。

(English Translation: http://www.pureinsight.org/pi/index.php?news=4743)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44562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