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實事求是」這句成語,東漢史學家班固曾在 《漢書》中用來稱贊「河間獻王」劉德的好學精神。
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的十四個兒子中的一個。封在河間(在今河北河間縣一帶)為河間王,死後謚獻,所以稱「河間獻王」。據說劉德收藏了許多古籍,並且都整理得整整齊齊。其中有不少是出了高價收買來的,因為自從秦始皇焚書以後,古文書籍比較少見。有些文人,聽說河間王愛書好學,就把祖先遺留的先秦舊書,拿去獻給他,有的還因此投靠他,幫他一同研究。有一次,劉德進京(那時京城在長安,當朝皇帝是他的哥哥劉徹,即漢武帝)。他同武帝和學官們談論古代學術的一些道理時,曾經得到過好評。…… 班固的《漢書‧河間王傳》大體上就是這樣介紹劉德的,並且說他:「修學好古,實事求是。」
什麼叫做「實事求是」呢?到了唐代,有一位名叫顏師古的學者,給班固的這句話作了注解道:「務得實事,每求真是也。」
務必要有事實為根據,以求得正確的結論,這就叫做「實事求是」。從這句成語字面本身的意義來說,這樣解釋是對的,但是,劉德的學習態度是否果真「實事求是 」,那是另外一回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