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伍子胥名員,是春秋時代楚國人。他的父親伍奢,楚平王派他做太子建的太傅,又派一個費無忌做少傅。費無忌不忠於太子,伍奢卻忠心不二。
  有一次,平王派費無忌替太子建到秦國去迎接秦女來和太子結婚,費無忌看到秦女很美麗,回來便勸平王自已娶她,平王居然聽了他的話,娶了秦女,因為她很美麗,平王很喜歡她,自然因此也就寵信了費無忌。
  費無忌既然得罪了太子,乾脆就離開了太子而事奉平王。可是他覺得平王在日,自然沒有問題,一但平王死了太子建即位,一定不會放過自已,於是便蓄意謀害太子建。先在平王面前屢次說太子建的壞話,使平王逐漸對他疏遠;接著進一步說太子建心懷怨望,將要作亂。平王就把太傅伍奢召來,加以拷問,伍奢就說:
  「大王為什麼聽信小人的讒言,而懷疑自已的骨肉呢?」
  費無忌在旁,不等平王開口,便搶著說:
  「事情己無可懷疑,大王如果不快點辦他們,事情就要發生,大王就垮了。」
  平王聽了很憤怒,先把伍奢關起來,再派奮揚去殺太子。奮揚知道太子是無辜的,就暗地裡通知太子逃亡,太子建便逃到宋了。
  費無忌對平王說:「伍奢有兩個兒子:伍尚和伍員(子胥):都很賢能,如果不殺他,將來一定會成為楚國的大害,現在可以叫伍奢把兒子都召來。」
  伍奢說:「伍尚為人仁厚,召他,他會來;伍員為人剛戾而能忍辱,能成大事,他一定不會來的。」平王不聽,就派人去告訴兩兄弟說:
  「你們兩人來,就不殺你父親,不來,就要殺了。」
  伍尚就準備要去,伍員就說:
  「召我們兩人去,並不會真的不殺我們父親,不過怕我們將來報仇,所以要把我們父子殺光罷了。現在如果去了,非但救不得父親,反而將來沒有人報仇,不如逃到別國去,等機會報仇,何必作無謂的犧牲呢?」
  伍尚說:「我也知道去了一定被殺,然而為了求生而不去,如果將來報不了仇,反而被天下人笑。你可以逃走,準備將來報仇;我決定去死了。」
  於是伍尚就去和父親一起被殺了,伍子胥就輾轉逃到了吳國。在逃亡途中,曾沿路乞食,受盡了苦楚。
  伍子胥在吳國住了幾年,吳王闔閭即位,派他為行人,並和他商量國家大事。
  於是伍子胥便進行報仇的事,先後興兵伐楚五次,雖獲勝利,仍未完全達到目的。闔閭立九年,伍子胥又建議大舉伐楚,經過五次大戰,終於佔領了楚國的都城。那時平王已死,繼位的昭王也已逃走,伍子胥就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,把屍體拖出來,鞭了三百下才洩憤。
  伍子胥有一位好朋友申包胥,當初伍子胥逃亡的時候,曾恨恨的說:「我一定要滅亡楚國。」申包胥也肯定說:「我一定要保存楚國。」當楚國戰敗的時候,申包胥曾逃到山裡,聽說伍子胥掘墓鞭屍便派一個人去責備伍子胥,說他這樣報仇,未免太過份了。伍子胥便對來人說:
  「你回去告訴申包胥:我一心想報仇,恐怕來不及,就像一個行路的人,天已經晚了,而路還很遠,也就顧不得倒行逆施了。」
  於是申包胥便到秦國去求救,秦國不肯出兵,申包胥便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不停,秦哀公覺得很可憐,便說:「楚國雖然可惡,但有這樣的臣子,能不救他嗎?」
  便立即發兵救楚,伍子胥便退兵了。
※比喻力竭計窮。「史記」「伍子胥傳」:「吾日暮途遠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」後人改為日暮途窮,意思一樣。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