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伯夷、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(今河北省)國君的長子和三子。孤竹國國君想立叔齊為太子。他死後叔齊想把王位讓給兄長伯夷,伯夷說:「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,怎麼可以隨便改動呢?」 於是逃走了,叔齊覺得自己不應該繼承王位,也逃走了,國人只好推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。
  後來伯夷、叔齊聽說西岐(今陝西岐山)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,便長途跋涉來到西岐。此時,西伯昌已經死了,他的兒子周武王即位了,追認西伯昌為文王,帶著文王的棺木,向東方進軍準備討伐商紂王,伯夷、叔齊不贊成這種以暴易暴的做法,拉著周武王的馬韁繩勸他說:「父親死了不埋葬,卻發動戰爭,這叫做孝嗎?身為商朝的臣子卻要討伐君主,這叫做仁嗎?」周武王不聽。周武王滅掉了商朝,建立了周朝。伯夷、叔齊不願吃周朝的糧食,跑到首陽山(今山西永濟西)裡挖野菜,後來就餓死了。
  有一次,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:「伯夷、叔齊究竟是甚麼樣的人?」孔子說:「他們是古代的聖賢。」 子貢問:「那樣的聖賢卻被餓死了,難道他們就沒有甚麼怨言嗎?」孔子說:「他們追求仁德最終得到仁德,他們又有甚麼可抱怨的呢?」
  「求仁得仁」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得以實現。
(出自《史記‧伯夷列傳》和《論語‧述爾》)
  [原文](子貢)曰:「伯夷、叔齊何人也」 曰:「古之賢人也。」 曰:「怨乎?」曰:「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」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