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后漢時有一個人名沁範滂, 少年時就有清名, 為本地人們所推崇。 桓帝時, 冀州發生大災荒, 民不聊生, 百姓紛紛暴動。 朝廷派範滂巡行冀州, 舉發不法貪官。 範滂上圜出發的時候, 想到時局日趨惡劣, 不勝感慨, 便立志澄清天下,掃除奸惡。 那班官吏聽說範滂是個正直嚴明的人, 他們自己又作了些壞事, 故不等範滂來到, 就紛紛辭逃跑了。 后來範滂在太尉黃瓊府里任職, 秦詔彈劾各地方官吏中的不良聳子。 範滂所舉發的共有二十多人, 都是有朝中權勢撐腰的刺史太守。 朝廷認為他彈劾太多, 其中難免存的私見, 他說:「 若不是貪庸殘暴, 十分為害人民的, 我豈肯浪費筆墨去舉發他們的罪狀? 因為限期迫促, 所以只把最著名的惡人先提出來。 另外有此罪狀不甚確實的, 還要再行調查, 另案處理。 忠臣為國除奸, 正如農夫保護禾苗, 要把雜草除盡是一樣的道理。 如果我所奏別有用心,聽憑嚴辦就是。」 但朝廷不聽他的話。範滂眼看時局到底無可挽回, 志願不能實現, 就彈劾自己不能盡職,掛冠而去。

攬轡澄清
  ——即初任官就一心為國為民,以天下為自己責任的意思。「漢書」「范滂傳」:登車攬轡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」
  後漢時代,有一個人名叫范滂,字孟博,他是汝南征羌(即漢時當鄉縣,故城在今河南郾城縣東南)人。年少時即有清名,潔身自愛,向為州里和地方上的人士所推崇折服。桓帝時,冀州遭遇空前未有的大災荒,哀鴻遍地,民不聊生;百姓們紛紛暴動,盜竊橫行,搞得地方上烏烟瘴氣,一團雜亂。於是朝廷方面為了安撫人心,便派范滂為清詔使(清詔,漢公卿府之屬員,承詔使各州郡以司案察)巡行冀州,舉發不法貪官。
  范滂登上車子,拉著馬繮整裝待發的時候,想到時局的日趨險惡與自己此行責任的重大,真是不勝感慨唏噓,便立志要廓清天下,掃姦除惡為本身唯一的工作志願目標。
  果然,當他的車甫抵達冀州境內,那班官吏因聽說范滂是個正直嚴明,大公無私的人,而他們自己又確實做了許多見不得人的醜事,故不待他的到來,就一個一個辭職跑了。
  後來,范滂在太尉黃瓊府裏任職,奉詔檢舉彈劾各地不法的官吏。當時他所舉發的刺史二十餘人,都是當朝有權有勢、紅極一時的新貴,和內有奧援的刺史太守。尚書認為他彈劾得太多,疑心他其中難免挾有私仇。他說:「要不是貪庸殘暴,危害人民最厲害的,我豈肯浪費筆墨向朝廷揭舉發他們的罪狀?因為時間的關係,所以我只能把其中最惡名昭彰的惡人先提出來。另外有些罪狀還不十分明顯的,待我將來徹底調查以後再行奏報。臣聽說如農夫去除雜草,稻苗方得茂盛;同樣的道理,忠臣消滅奸邪,政治方得清明。不信,朝廷如認為我范滂所檢舉和奏報的,別具用心的話,當願受法律嚴厲的制裁。」但朝廷不聽他的話。范滂眼看時局到底無可挽回,志願不能實現,就彈劾自己不能盡職,掛冠而去。
  以後人們把范滂「登車攬轡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」引申為「攬轡澄清」一句成語,比喻人在開始負責一件工作時,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,把它做好。例如有一間公司因為前任經理不善經營,瀆職枉法,把公司搞得烏煙瘴氣。董事會決定派某甲繼任那公司經理,並在某甲到任前鼓勵他:「希望你到那裡能『攬轡澄清』把公司辦好。」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