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價值連城」一語,出自《韓非子‧和氏》及《史記‧廉頗藺相如列傳》。由於秦昭襄王原以十五城換取「和氏之璧」因此便形成了「價值連城」這樣一條成語。
「和氏璧」是以戰國時期楚國一名樵夫的名字命名的。這位樵夫,名叫卞和,他不僅年輕力壯,還有著高超的識玉眼力。一天,卞和在荊山打柴時,發現了一塊玉璞。他想,國庫裡缺少寶玉,整個國家就空然如洗,為此,堂堂楚國,常常受到列國諸侯的鄙視。那麼,我何不把拾來的玉璞獻給社稷?
他進獻的國君是楚厲王。誰知楚厲王有眼無珠,非但不獎賞卞和,還說卞和以石充玉欺騙君王,當即砍下了卞和的一隻腳。楚厲王死後,楚武王繼位,卞和再次進殿獻寶,誰知,由於鑒玉官從中作梗,二次獻寶又沒成功。這次卞和又被砍掉了另一隻腳。
雖然失去了雙腳,但卞和獻寶之心仍未泯滅。當武王暴死文王繼位後,卞和再次踏上了去往郢都的路途。
楚文王果然是位有道明君,具有識玉的慧眼,當卞和獻上玉璞之後,他一眼便認定這是塊珍寶。經人略加琢磨,玉璞便寶光四射,美妙無比。楚文王為了表彰卞和三番兩次冒死獻寶壯舉,遂將這塊珍寶命名「和氏之璧」。
後來,這塊「和氏之璧」幾經流傳,落到了趙惠文王手裡。秦昭襄王也想要這「和氏之璧」,便差人下書,願以十五城作為代價來換取和氏璧。這樣,和氏璧的價值便昂貴起來。
來源:金石網 http://www.kingsnet.biz/asp/chengyu/ShowStory.asp?ID=2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