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春秋時代,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,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範的人交朋友,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,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。在這些人當中,有位叫馮諼的人,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長一段時間,但是卻什麼事都不做,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,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。
  有一次,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這地方討債,但是他不但沒跟當地百姓要債,反而還把債倦全燒了,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,而心裡充滿感激。直到後來,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,前往薛地定居,受到薛地人熱烈的歡迎,孟嘗君才知道馮諼的才能。一直到這時候,不多話的馮諼才對孟嘗君說:「通常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穴,才能在緊急的時候逃過獵人的追捕,而免除一死。但是你卻只有一個藏身之處,所以你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睡覺,我願意再為你安排另外兩個可以安心的藏身之處。」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,他告訴梁惠王說,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,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。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,準備讓他擔任治理國家的重要官職。可是,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,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。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,齊王一急,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。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提出希望能夠擁有齊國祖傳祭器的要求,並且將它們放在薛地,,同時興建一座祠廟,以確保薛地的安全。祠廟建好後,馮諼對孟嘗君說:「現在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,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,安心地睡大覺了。」
這個故事出於「戰國策」,意思是可以安安穩穩地過快樂日子了。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高枕無憂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【正見網2008年09月05日】

【原文】
馮諼誡孟嘗君曰:「願請先王之祭器,立宗廟於薛。」廟成,還報孟嘗君曰:「三窟(1)已就,君姑高枕為樂矣。」(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)

【批注】
(1)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。

【故事闡述】
「高枕無憂」原作「高枕而臥」。戰國時代,有一個叫馮諼的人,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。有一次,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討債,但是他卻假裝孟嘗君下的命令,叫這些人不用還錢。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澤,對孟嘗君十分感激,馮諼等於幫孟嘗君買了「義」回來。所以,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,回到薛地居住,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。

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:「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藏身,才能免於獵人殺害的危險。但是你現在只有一個洞,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的,無憂無慮地睡覺,我會再幫你另外找兩個安全的洞。」

於是,馮諼去見梁國的國君梁惠王,他告訴梁惠王,孟嘗君非常的能幹,如果能請他幫忙治理國家,那梁國一定能富國強兵。於是,梁惠王連續三次,派人邀請孟嘗君當梁國的宰相,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。

這個消息傳到了齊國,齊王非常的緊張,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回來齊國當相國。同時,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,在薛地興建宗廟,以確保薛地的安全。等到宗廟建好後,馮諼對孟嘗君說:「現在三個洞都已經挖好了,從此以後,你就可以把枕頭墊得高高的,無憂無慮地睡覺了!」

後來「高枕無憂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作任何事有周詳準備,感覺很安心,無憂無慮。

【討論】
(1)你覺得馮諼是不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?如果他真的照著孟嘗君的指令去做,會有什麼不同的後果呢?請說說看。
(2)馮諼替孟嘗君準備的三窟,是哪三窟呢?日常生活中,你是不是也有傚法馮諼做事周詳準備的用心呢?請分享你覺得做好一件事該有的態度。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千萬不要因為這次的成功,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,往後,可是有著更嚴峻的挑戰等著你呢!

【相似成語】無憂無慮

【課後時間】
請將下列成語和人物作配對。
鐵杵成針 劉禪
樂不思蜀 李白
高枕無憂 孟嘗君
精忠報國 岳飛
三令五申 孫武

參考答案:
鐵杵成針 李白
樂不思蜀 劉禪
高枕無憂 孟嘗君
精忠報國 岳飛
三令五申 孫武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9/5/54658.html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4658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