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四、【伯俞泣杖】

伯俞母杖。常悅受之。不痛大泣。知母力衰。

【原文】

漢韓伯俞、梁人。性至孝。母教素嚴。每有小過。輒杖之。伯俞跪受無怨。一日、復杖。伯俞大泣。母訝問曰。往者杖汝。常悅受之。未嘗或泣。今日杖汝。何獨泣乎。伯俞曰。往者兒得罪。笞嘗痛。知母康健。今母之力。不能使痛。知母力已衰。恐來日無多。是以悲泣耳。

李文耕曰。人子之身。父母所育之使日強者也。父母之力。人子所累之使日弱者也。況駒隙之景頻催。風燭之膏易殞。天倫聚樂。有能至百年外者乎。韓公母力不能使痛一言。真傷心語。不堪讀也。

【白話解釋】

漢朝的韓伯俞。是河南地方的人。生性非常孝順。他母親的家教很嚴厲。韓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過失。他的母親就要用拐杖打他。韓伯俞總是跪下了。受了母親的打。一些兒也沒有怨言。有一天。他的母親又拿了拐杖打着兒子。韓伯俞忽然大哭起來。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。問他道。從前打你的時候。你老是和顏悅色地受了。沒有一次流着眼淚的。今天打你。為什麽哭了起來呢。韓伯俞說。從前兒子有了過失的事。母親打我的時候。是覺得很痛的。曉得母親的身體很康健。今天打我的時候。母親的力量。就不能使我覺得痛了。曉得母親的精力已衰。恐怕後來的日子不多。所以不覺得悲傷着哭起來了。
FROM: http://www.dfg.cn/gb/chengjing/xzzhq/wenzi/dykb/3-1-xiao-f.doc

成語眾生相(廿六)伯俞泣杖

「玉不琢,不成器」,望子成龍,從小嚴格要求,是古來父母教育子女的傳統觀念。 然而棍棒底下出孝子,打是疼、罵是愛,也未免失之偏執。 近些年來,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,思之過切,操之過急,失手打死親生子女的事也有所聞。 兒女是母親的心頭肉,打在兒身,痛在娘心,這又是簡單教育方法的無奈。 有些從小痛失母親的孩子,甚至羨慕別人母親手中的鞭子呢!

曹植《靈芝篇》詩曰:「伯瑜年七十,彩衣以娛親。慈線笞不痛,覷欷涕沾由。」其實,彩衣娛親指的是老萊子。 而伯俞泣杖是另一個孝子的故事。 據劉向《說苑·迷本》載:伯俞,亦作「伯瑜」,漢代人,姓韓,以事孝父母聞名。 韓母有一竹杖作為家法,伯俞少時每有過錯,母親必以竹杖責之,但不常用,伯俞也從不躲避,不哼叫。 有一天,伯俞又犯過失,母親操起竹杖打他。 伯俞忽然悲悲戚戚地啼哭起來,母親好生奇怪,放下竹杖問他:「往日打你,你心甘情願,從不哼叫,今天為什麼哭了?」伯俞回答道:「往日打我時感到很疼,知道母親健康有力;今天打起來卻一點也不疼,這是母親您年老力衰的徵兆,所以我很傷心!」孝心可謂體貼入微。 此事《漢書》亦有載,卻不登《二十四孝圖》之堂,不知何故。

舊時喪禮中,特別是閩南一帶為死者做「功德」(道場),孝男必須執孝杖(俗稱哭喪棒)於靈前泣拜,大概這「孝杖」之禮,是出於「伯俞泣杖」之典源罷。 □吳詠青
FROM: http://www.qzwb.com/gb/content/2001-01/30/content_125852.htm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