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桐葉封弟」又可稱作「剪葉」,出自於《呂氏春秋》這個典故與周公旦有關。
周公旦為周朝的開國功臣,他是周成王的叔叔,周成王即位時,年齡非常小,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,周公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幹,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,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條。
有一天,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,周成王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,送給了弟弟叔虞,隨口道:「我把這作為信物,封賜給你!」叔虞接過樹葉後,心裡非常高興,隨後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,周公認為天子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。這件事如果是真的,那可非同小可了,於是前去詢問周成王,周成王說他只不過是跟弟弟開玩笑罷了,周公聽後嚴肅地說:「天子無戲言,出口成獻,而且史書記載,樂師歌頌,世人稱道。哪能隨便說說。」成王聽周公言之有理,只好把叔虞封於唐,後來,叔虞的兒子把都遷到晉水的岸邊,改唐為晉。
後來,人們用這個表示分封之意。唐代李嶠《攀龍台牌》裡引用了這個典故:「亦有御蘭感夢,皇天之命伯倏,剪雖開封,上帝之名太叔。」
桐葉封弟辨
–柳宗元
Tony私選的古文觀止(FROM: http://www.tonyhuang39.com/page/cc215.html )
古之傳者(古代的記載)有言:「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,戲(開玩笑地)曰:『以封汝。』周公入賀。王曰:『戲也。』周公曰:『天子不可戲。』乃封小弱弟於唐。」
吾意不然(我認為事情不可能是這樣子)。王之弟當封耶,周公宜以時(適當時機)言於王,不待其戲,而賀以成之也;不當封耶,周公乃成其不中(不合情理)之戲(開玩笑時),以地與人,以小弱弟者為之主(君主),其得為聖乎(這樣是聖人的行為嗎?)?
且周公以王之言,不可苟焉(隨便戲言)而已,必從而成之耶?設有不幸,王以桐葉戲婦寺(婦人及宦官),亦將舉而從之乎?凡王者之德,在行之何若(行為做得如何)。 設(假設)未得其當,雖十易(十次更改)之不為病;要於其當(妥當),不可使易(變更)也,而況以其戲乎?若戲而必行之,是周公教王遂過(完成過錯到底)也。
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(正道),從容優樂,要歸之大中(中庸之道)而已。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;又不當束縛之,馳驟(驅使)之,使若牛馬然,急(急躁)則敗矣。且家人父子,尚不能以此自克(自制),況號為君臣者耶!是直小丈夫缺缺(原文為『垂+夬』;小聰明)者之事,非周公所宜用,故不可信(這件事不可信)。
或曰:『封唐叔,史佚成之(是太史尹佚所促成的)。』
(這是柳宗元所寫的一篇辨偽文章,同時也藉此闡述他的政治理念。王者之德,在行事之得當與否,不得當則更改,得當則不可使更改,而非維繫於『君無戲言』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