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唐代詩人賈島,字閬仙(一作浪仙),年輕時因考試不中,曾出家當過和尚,法名無本。後來又還俗應試,到底沒有考進「進士」,只做過「長江主簿」等小官,一生窮愁潦倒。他的詩風格清麗,非常注重鍛字煉句。 《隋唐嘉話》、《唐詩紀事》和《苕溪漁隱從話》都載有他的這樣一則故事:
  賈島因赴考到京(長安)。一天,騎著驢,一邊走,一邊吟詩,忽然得了兩句道:
  「鳥宿池邊樹,僧推月下門。」
  賈島自己覺得這兩句還不錯。可是,又覺得下句「推」字不夠好:既是月下的夜裡,門早該關上,恐怕推不開了,不如改為「僧敲月下門」。心裡這麼琢磨著,嘴裡也就反復地念著:「僧推……」、「僧敲……」,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覺地隨著表演起來:一會兒伸手一推,一會兒舉手作敲的姿勢。
  這時,著名的大作家、「京兆尹」 兼「吏部侍郎」韓愈恰巧從這兒經過,隨從儀仗,前呼後擁地過來了。按當時規矩,大官經過,行人必須遠遠迴避讓路,否則就要犯罪。賈島這時正迷在他的那句詩裡,竟沒有發覺,等到近身,迴避也來不及了,當即被差役們扭住,帶到韓愈馬前。韓愈問明原委,不但沒有責備賈島,還很稱讚他認真的創作態度。對於「推」、 「敲」兩字,韓愈沉吟了一下,說:「還是『敲』字好。」
  兩人於是並騎而行,談了一些關於詩文寫作的問題。從此成了朋友。
  成語「推敲」的出典,就是由於這個故事。後來,形容反復地研究措詞、斟酌字句,就叫「推敲」。

上述賈島的詩句,見《題李凝幽居》,是一首五律,全詩如下:

閒居少鄰並,草徑入荒原。
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。
過橋分野色,移石動雲根。
暫去還來此,幽期不負言。


——比喻寫作時的斟字酌句,亦可引申為相互研究切磋的意思。事見「唐詩紀事」。
  唐朝時候,有一個讀書人,名叫賈島,字浪仙,某次,他騎著一隻驢子到京裡去趕考。
  有天夜晚,路過一片樹林,四周萬籟俱寂,沉靜無比,樹林中有一間寺院,在月色下,十分優美動人。賈島偶有所感,詩興大發,便吟出兩句非常得意的句子:
  鳥寂池中樹,
  僧推月下門。
  第二天早上上路,走了一段,他忽然覺得那兩句詩中的「推」字用的有點不妥當,因為既然在月下,時間一定不早,寺門亦已關上,那又怎麼能推得門呢?這在情理上是說不過去的。於是他想把「推」字改成「敲」字,比較合適。不久,他又覺得「敲」字也不妥當,因為在那幽靜夜裡,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,未免太煞風景了。結果,他無法取捨,就在驢子上打起手勢來,推一下,敲一下,看究竟是那一個字較適合。這時,剛巧碰到大尹(官名)韓愈(字退之,唐鄧州南陽人)路過,賈島因沒有注意而沒迴避,韓愈的左右認為賈島冒犯了朝廷的官員,而把他捉到韓愈面前。韓愈責問他走路為什麼這樣不注意小心?賈島知道他是當代大文學韓愈,便將自己剛才苦思的「推」「敲」二字無法取捨的經過,坦白向韓愈說明。韓愈聽了,略為思索一下,便對賈島說:「依我的看法,還是用『敲』字比較適當。」
  後來,韓愈不僅沒有將賈島問罪,並且和他一起論起詩詞的作法來了。


漢語典故漫談:推敲一詞的由來
from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5/12/18/n1157898.htm
推敲一詞是我們在文中經常可以讀到的,它用來比喻寫文章,做事等經過反覆的思考,反覆的琢磨,這個詞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。
  .......
  
一席話令賈島茅塞頓開,此後賈島便尊稱韓愈為自己的「一字師」。這則推敲的小故事也作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被後人世代流傳下來。@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