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  春秋末年,越王勾踐為報復遭吳挫敗的屈辱,便設計獻上美女西施,使吳王夫差終日沉溺于聲色犬馬中,并隨賂吳太宰伯否要他陷害忠臣賢士。
  同時,吳國宰相伍子胥因屢次規諫夫差,惹得夫差相當不悅,漸漸相信伯否的讒言,懷疑伍子胥具謀叛之心,便賜寶劍一把,強迫他自殺。一等到伍子胥死后,伯否便升任為宰相,獨攬政權,而夫差更是心系酒色間,不理會朝政,對越國也疏于孫範。同一段時間里的越國越,因由于勾踐二十年的臥薪嘗膽,生聚教訓,國熱日強,為復仇雪恥勣極准備。
  太子友見父王如此墮落,也想好言相勸,但又恐遭殺身,于是心生一計。接連著三天,一早起來起來,便身背彈弓,拿著彈丸,于宮中后園徘徊,露水都將身上的衣服浸濕了。夫差見狀奇怪地問:「為何每天都濕淋淋的呢?」太子友答道:「罷免有棵樹上,棲息著一只蟬,一邊飲著露水,一邊高聲鳴叫,絲毫沒察覺身后正有只螳啷,舉臂要捕殺它。而螳螂一心要抓蟬,也沒注意飛來的黃雀,正准備獵食它。可是,黃譽也不知道正有人拿著彈弓悄悄對准它了。然而,我同樣只專心要射那只黃雀,竟也未發現腳旁有處水窪,一不小心就跌進去,弄得一身是水。」
  夫差聽完,呵呵大笑說:「你太貪圖眼前的利益,卻忽略身后隱藏的災禍。」太子不疾不徐地又說:「像這種例子實在舉不勝舉。例如齊無端地攻魯,雖因獲魯時而沾沾自喜,卻不意我們由背后攻擊而慘曹失敗,由此推來,對楚國斬防備也疏忽不得。」夫差夫等他將話說完,已是怒容滿面:「你受伍子胥影響太深,一樣不可理喻,我不要聽這些強詞奪理的話!」太子只好無可奈何退出。
  夫差不接納太子友費心所想的忠告,足見夫差的執迷不悟。公元前四三七年,吳國終被復興的越國殲滅,而吳王夫差也步上自殺之途。


螳螂搏蟬
  ——也叫「螳螂捕蟬」,喻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後患也。「莊子」:「覩一蟬,方得美蔭而忘其身,螳螂執翳而搏之。見得而忘其形,異鵲從而利之,見利而忘其真」。又見「吳越春秋」「說苑正諫篇」。
  戰國時代,吳王準備發兵攻打楚國,可是左右大臣都認為當前的情勢,吳國不適宜對楚國用兵,因為這樣,對吳國沒有一點好處,並且有百害而無一利。因此,群臣們都紛紛計議勸諫阻止,可是吳王剛愎自用,他已經決定這樣做了;而且還下了一道命令給左右的侍臣們說:「有誰膽敢進諫我阻止對楚國出兵的,處以死刑,嚴懲不貸!」
  這時,吳王有一個太子名叫友的,他也想阻止父王對楚用兵,但是又怕因此而觸怒父王,真的被推到午門外斬首。
  為了這一件事,太子友曾計畫思索了許久,最後,終於被他想出一個極妙的辦法出來;於是一連三天,他一早起來,身上帶著彈弓,手上拿著彈丸,在王宮的後園裏徜徉。清晨霧一般的露水,浸濕了他的衣服,但是他仍不回去,照舊在濕漉漉的樹林裏徘徊。他之所以這樣做,目的無非是想引起吳王的注意,如是三天,果然被吳王覺察,而把他喊住,問:
  「你為什麼每天都跑到後園裏來玩,把衣服都沾濕了,這又何苦呢?」
  太子友回說:「園子裏有一棵樹,樹上有一隻蟬高踞枝頭,它一面吸飲露水,一面悠閒的唱著歌,自以為很安全,卻不知後面有一隻螳螂,正舉起雙臂,預備撲過去捉它;而螳螂也只顧著想補蟬,竟不知道身後還有一隻黃雀正伸長了脖子正伺著它,至於那隻黃雀吶,它也一樣:只一味在想像著螳螂的美味,卻不知道在樹下,還有一個人帶著彈丸正瞄準它呢?這三樣東西,都只知道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後的災禍。我實在為它們可笑,又為它們悲哀!」
  吳王聽了太子友的話後,登時覺悟,連聲說:「對,對!」於是就取消了伐楚的念頭。
  從此,人們便以「螳螂補蟬」或「螳螂補蟬,黃雀在後」這一句成語,用比喻那些只知到貪圖眼前的小利,而不顧後患的人。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