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課教材(高級):哀矜勿喜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2/29/50916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【原文】
孟氏使陽膚(1)為士師,問於曾子。曾子曰:「上失其道,民散(2)久矣。如得其情,則哀矜(3)而勿喜。」(《論語·子張第十九》)
【註釋】
(1) 陽膚:曾子的學生。
(2) 民散:民心背離。
(3) 矜:憐憫。
【語譯】
孟氏任命陽膚做典獄官,陽膚向曾子請教。曾子說:「在上位的人不以正道治民,民心背離已久!審判案件時,如果能弄清他們犯罪的實情,就應當憐憫他們,不要因為查出真相而高興。」
【研析】
本章所言是雖是典獄之法,但是「若得其情,則哀矜而勿喜」更是人性高尚、人生修養的境界。因為,當我們明白一個人的錯誤跟大環境的世風日下有絕對的關係時,那麼便不會抱著高興的心情來看待犯錯之人。因為,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是這世衰道微中推波助流的一份子。相反的,我們應該在瞭解別人的苦處、難處及缺點缺失之後,利用同理心與憐憫心予以諒解包容並支持。試觀現在各種新聞媒體,打著人民有知情權的旗幟,在收視率及訂報率的現實考慮下,新鮮刺激、暴力色情等考慮勝過一切,溫馨與包容更是容易被拋在一旁。這也就更令人嚮往古人修養的境界了。
【延伸思考】
1、當你看到同學犯錯被處罰或壞人被繩之以法,你曾經高興過嗎?讀完本章之後,你會有不同的想法嗎?
2、當你犯錯,家人師長願意善意理解與包容原諒你時,你的心情是如何?
【相關資料】
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
「你們要愛你們的敵人……」,「看來伯爵想起了這句話吧。」每每讀完《基督山伯爵》,我都會這樣想。
同為世界名著,而伯爵對我的吸引不同於格列佛的奇遇、唐吉珂德的詼諧、福爾摩斯的睿智、茶花女的淒慘……那是神所說的「寬恕」。
寬恕是打破人與人之間隔閡的最好的工具。得到寬恕,迷失的人會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;沒有寬恕,仇恨便會洪水般的蔓延。
絕纓會上的寬恕,使楚王得到一員猛將。齊桓公的不計前嫌,使得他日後九合諸侯,成為春秋第一霸主。貞觀之治,功勞少不了唐太宗寬恕的魏徵。
長劍一指,四十萬趙兵被埋於長平,白起的錯誤使趙國軍民殊死抵抗,也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,連親信都不寬恕,以至大宋王朝軍事不濟,受盡欺凌。
錙銖必較、小肚雞腸,絲毫不能寬恕別人過錯的人,朋友會越來越少,仇家會越來越多,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出事業,談何容易。縱觀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者,絕大部分都是胸懷坦蕩、一身正氣的君子。心狠手辣、遇事不饒人的成功者,畢竟是少數。
歷史的迷霧又擾亂了我們的視線:楚霸王念在曾經的兄弟情意,寬恕了苟延殘喘的劉邦,約定鴻溝為界,不料劉邦撕毀協定,大舉反撲,以致烏江畔上留下霸王的英魂。難道寬容有錯嗎?非也。只是我們在寬恕的時候,要先理智的認清:我們寬恕的是可以改過的人,還是心腸歹毒的豺狼。「白門樓呂布殞命」,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。
寬恕、尊重、感恩、誠信是人最高貴的幾樣精神質量,有了他們,即使我們不能成功,也會成為品格高尚志潔行廉的君子。
古語有云: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
(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5/12/16/34971.html)
【課後作業】
讀完本篇文章,你對寬容有更新的認識和體悟嗎?請和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