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「風馬牛不相及」常用來比喻毫不相幹的事情。出自于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。
   春秋初期,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,是聲威大震,中原的諸侯沒有不屈從他的。但南方楚國的國力也在不斷增強,楚王不但不服齊桓公,還要與他抗衡。
  公元前656年,齊桓公率領齊、魯、宋、陳等八國軍隊攻打蔡國,蔡侯只好連夜逃往楚國,請求楚國出兵援助。齊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國,于是率領率領軍隊長驅直入向楚國進發。楚成王接到密報,一面調集兵將準備同齊國作戰,一面派屈完到齊國軍營進行談判。屈完是一位能言善辯的大臣,他對楚國非常忠誠。為了楚國的安危,他只身前往齊國的軍營去見齊國的管仲,責問他:「你們齊國住在北方,我們楚國住在南方,齊楚兩國相隔這麼遙遠,即使馬牛走失不會跑到對方的國境內。尤其沒有料想到你們的兵馬,竟然踐踏我們的國土。」屈完鏗鏘有力的言辭,把管仲問得理屈辭窮,無言以對。齊桓公見楚國沒有屈服的意思,于是就把大軍開進楚國的領地內,楚成王又派屈完前去談判,齊桓公得知楚國早已有所準備,如果用武力討伐楚國,勢必會落個兩敗俱傷,只好同楚國講和,雙方言歸于好,各自撤軍。
   宋代著名授國詩人陸遊的《短歌行》不有這個典故:「耳邊閒事有何極,正可付之風馬牛。」


——也叫「風馬牛」,或「風馬牛不相關」;喻彼此毫不相干的意思。「左傳」僖公四年:「君處北海,寡人居南海,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」
  春秋時代,齊桓公稱霸於諸侯,常常舉兵侵犯鄰國,唯獨楚成王持強不服,且屢出師伐鄭,欲與齊爭一日之長短,因此使齊桓公懷恨在心,大不滿意。
  一次,齊桓公率兵去攻打蔡國;蔡國不堪齊國的軍隊輕輕一擊,就告全面潰敗。於是齊桓公便乘著得勝之師又轉而向楚國進兵。
  楚成王得到消息,就派人去見齊桓公。說:「君處北海,寡人處南海,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」
 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:「貴國在北海的海岸,敝國在南海的海岸,貴我兩國相去距離這麼遠,真是風馬牛不相及。你們向我國進兵,實在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啊!」
  這裡所說的「風」字,當作放任解;「馬牛」是雌雄相誘的意思。所以,這一段話的全部解釋,應該是:齊國在黃河以北,楚國在長江以南,齊楚兩國相隔距離得既是如此遙遠,而平時又沒有絲毫的利害衝突關係,即使是放任著畜牲雌雄相誘,而也決沒有領兵去攻打楚國的道理的。
  因此後人便把兩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湊在一起,叫做「風馬牛不相及」。例如:「你說某機關嗎?某機關所承辦的業務,和我們主管的工作,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」,或「某人結不結婚同我簡直可以說是風馬牛。」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