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成語眾生相(三十二)元方季方

陳寔(104-187年),東漢潁川許縣人,字仲弓。 初為縣吏,曾入太學就讀。 後任太丘長,因稱陳太丘。 黨錮之禍起,被連,餘人多逃亡,他說:「吾不就獄,眾無所恃。」自請囚禁。 黨禁解,大將軍何進,司徒袁隗招群,皆辭不就。 陳?有二子,長子陳紀,字元方,次子陳諶,字季方,皆聰明好學,加之家教良好,一門三代均為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所稱道。

有一次,陳寔去拜訪朗陵侯荀淑,因為陳家清貧儉約,沒有僕人跟隨,只好讓長子元方駕車驅馬,幼子季方提著手杖跟隨在後面。 孫子長文尚年幼,就與陳太丘一起坐在車中。 卻說那荀淑共有八個兒子,時人稱為「八龍」。 太丘一家到了荀府,荀淑讓三子叔慈到門口迎候;六子慈明為客人斟酒勸飲;其餘六個兒子都下廚準備飯菜;孫子文若也幼小,就坐在荀淑膝前。 兩家三代人觥籌交錯,談笑風生。 當時的太史得知,很是歆羨,就上奏皇帝道:「真人向東方出行了。」

陳寔為官清廉,在朝野享有盛名。 一次,有人挑釁性地問他的次子陳季方:「您父親陳太丘只是個小小的縣令,有什麼功業德行而享有天下大名?」陳季方知道問者不懷好意,就不作正面回答,而是採取迂迴曲折的方式,巧妙設喻,棉裡藏針,說得那人啞口無言。 季方說:「你問我父親嗎?———這就像桂樹生長在泰山的低凹處,上面有千萬丈高,下面有深不可測的淵源;桂樹上面承接雨露的滋潤,下面蒙受清泉的滋養。在這種情況下,桂樹怎麼能知道泰山有多高,源泉有多深呢?———我不知家父是不是有功業德行。」陳季方的回答一方面闡明了兒子不該議論父親的儒家倫理觀念,另一方面更烘托出了父親的高大形象和高深修養。

陳元方的兒子陳群,字長文,才能出眾;陳季方的兒子陳忠,字孝先,也不遜色。 有一次,堂兄弟倆各自表白自己父親的功業品格,唇槍舌劍,爭論得難分難解,誰也不服誰。 只好請出老太爺來裁決,陳太丘略一沉吟,笑著說道:「論才學,論品德,元方難為兄,季方難為弟,他們兩人不相上下。」中庸之道,不偏不倚,說得長文、孝先哥倆口服心服,皆大歡喜。 看來陳家三代人,還是太丘先生老辣。 後人因以元方季方或難(nán)兄難弟稱頌兄弟才德兼備,難分高下;或比喻兩物並美,各有千秋。 如唐楊炯《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》:「有元方季方之長幼,傳學詩學禮之門風。」今人則常以難兄難弟譏諷兩人同樣低劣。 另有「難(nàn)兄難弟」一語,則指彼此同處困境或曾共過患難。 □吳詠青
FROM: http://www.qzwb.com/gb/content/2001-04/10/content_180632.htm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