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7/6/13/44249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
【原文】
葉公(1)問孔子於子路,子路不對(2)。子曰:「女(3)奚不(4)曰:『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(5)』。」

【註釋】
(1)葉公:葉,音「社」。葉公姓沈名諸梁,楚國的大夫,封地在葉城(今河南葉縣南),所以叫葉公。
(2)不對:子路沒有回答。(可能因為很難描述像孔子這樣的人物)
(3)女:即「汝」,你。
(4)奚不:何不。
(5)云爾:雲,代詞,如此的意思。爾同「耳」,而已,罷了。

【語譯】
葉公問子路有關孔子的為人,子路沒有回答。孔子聽了便對子路說:「你為什麼不這樣說:『他這個人,發憤用功就忘記吃飯,內心快樂就把一切煩惱憂慮都忘了,連自己快要衰老了都不知道,如此而已。』」

【研析】
孔子自述其為學的心態,「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」,連自己衰老了都覺察不出來。由此可知,孔子從讀書學習中找到無窮的樂趣,並且不為身旁小事煩惱,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。因為忘食,所以不知貧賤;因為忘憂,所以不知苦戚;因為忘老,所以不知生死,便可以「安貧樂道」的生活。也因為樂在學習中或工作中,以致於吃飯、睡覺全都可以擱在一旁,哪裡還有心思去在意老是否將至的問題呢?孔子好學的精神足可以成為後世的典範!

【延伸思考】
1、你做什麼事情曾經達到快樂忘我的地步?
2、讀完本章,你將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學習?

【相關資料】
韋編三絕

孔子到了晚年,喜歡讀《周易》。

春秋時期沒有紙,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,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,必須用熟牛皮(韋)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。平時捲起來放著,看時就打開來。《周易》文字艱澀,內容隱晦,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,這樣讀來讀去,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(韋編三絕)。

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,孔子還是不滿意,說:「如果我能多活幾年,我就可以多理解些《周易》的文字和內容了。」

「韋編三絕」形容讀書刻苦勤奮。

(出處《史記﹒孔子世家》)

【課後作業】
請分享你所熟悉的關於「好學」的典故(古今中外均可)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44249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