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朱衣點頭

成語眾生相(一一八)

明·陳耀文《天中記》卷38引宋·趙令《侯鯖錄》:「歐陽修知貢舉日,每遇考試卷,坐後常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。然後其文入格……始疑侍吏,及回顧之,一無所見。因語其事於同列,為之三歎。嘗有句云:『唯願朱衣一點頭。』」今本《侯鯖錄》無此文。 然北宋之前已有與此相類似的故事。 如宋·曾《類說》12引《紀錄異·朱衣吏躍出》:元稹(唐)在私第獨坐,有朱衣吏入曰:「相公今日登庸。」言論,趨出;命左右退之,咸曰:「無人。」入朝果有製命。

歐陽修(1007-1072年),字永叔,號醉翁,六一居士,官至參知政事。 是「唐宋八大家」之一。 北宋古文運動領袖,積極培養後進。 「八大家」中宋之王安石、曾鞏、三蘇父子都可謂其門牆桃李。 宋仁宗嘉二年(1057年),歐陽修與端明殿大學士韓子華等一起主持禮部大考。 考畢,歐陽修閉門考試院,不辭辛苦、夜以繼日地評閱試卷。 看著看著,彷彿覺得身後有個穿紅衣的人頻頻點頭,表示讚賞,他硃砂筆一揮,便是一篇入選佳作,不由暗暗稱奇。 更奇怪的是,他一連批閱的幾份佳作,似乎都覺得背後朱衣人在點頭,而閱平庸之作卻無此感。 歐陽修原以為是懂得鑑賞文章的侍吏在點頭。 可回頭一看,室裡空無一人。 如此反复幾次,他以為是幻覺,便悄悄取來一面銅鏡,置於案頭。 一天,當他又發現一篇好文章時,抬眼朝鏡中瞧,果然看到有一個穿紅衣的老人拈鬚頷首,讚賞好文章,但回頭一看,身後杳無人影。 歐陽修把這一奇怪的情景告訴一起閱卷的同僚,大家都讚嘆不已,懷疑有神仙相助。 為此,歐陽修曾吟就「惟願朱衣一點頭」的詩句,表達了為朝廷選拔賢士的美好願望。 果然,拆卷登分時,佳作累累;放榜之日,蘇軾、蘇轍、曾鞏等後起之秀皆名列前茅。 連宋仁宗回宮後都抑制不住興奮。 向章獻太后報喜:朕為子孫擢拔了王佐將相之才(指蘇軾兄弟等人)。 當時一道參與閱卷的大詩人梅堯臣把蘇軾的作文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拿給歐陽修看,歐陽修又驚又喜,以為本科得到了異人。 蘇軾殿試中了乙科,寫信答謝主考官,歐陽修讀了信,告訴梅堯臣:「老夫要避這個後生,放他出人頭地!」後來,蘇軾的詩文一寫成,就會為人傳誦,每次傳到歐陽修處,他總要興奮一整天。 有一天,他與兒子歐陽談詩論文,提到蘇東坡時,十分感慨地說:「你記住我的話,三十年後世人再也不會提起我了。人們只知有蘇子瞻而不知有我歐陽永叔了!」有宋一代文宗,有如此伯樂慧眼,若谷虛懷,確實難能可貴,想必他與冥冥之中頻頻點頭的紅衣老人身無彩鳳,心有靈犀矣! 後人遂用「朱衣點頭、朱衣點額、點頭朱衣」等指科舉中選或被考官看中;以「朱衣使者」稱考官。 湯顯祖《牡丹亭》第41出:「且當青鏡明開眼,惟願朱衣暗點頭。」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:「年年科舉,歲歲觀場,不能得朱衣點額,黃榜標名。」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23出;「三策獻君前,點頭朱衣聖恩眷,慶朝廷明盛,羅網英賢。」梁章鉅《稱謂錄》卷24:「朱衣使者,宋人詩中屢見,亦言試官也。」□吳詠青
FROM: http://www.qzwb.com/gb/content/2004-07/22/content_1301592.htm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