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《細說成語典故》
  子虛烏有 zǐ xū wūyǒu

  子虛,假話;烏有,哪有。指虛構的、不存在的事情。

  《史記•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(司馬)相如以『子虛』,虛言也,為楚稱(稱許);『烏有先生』者,烏有此事也,為齊難(nàn,詰問);『亡(通「無」)是公』 者,亡是人也,明天子之義。故空藉(通「借」)此三人為辭,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(yòu,園林)。其卒章歸之于節檢,因而風(通「諷」)諫。」

  司馬相如奉漢武帝之命,寫下的這篇文章,便是大名鼎鼎的《上林賦》。作品虛構子虛、烏有先生和亡是公三個人物,通過他們講述齊國、楚國和大漢天子圍獵的狀況,以及他們對國君圍獵的態度,構成作品的基本骨架,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大漢帝國的富庶繁榮,是大漢帝國盛世景象的藝術再現。司馬相如將誇張的藝術手法、驗證的藝術旨趣和諷諫的社會作用,完美地融合為一體。

  由於《上林賦》篇幅浩大,詞語艱深,非專業需要,很難卒讀。但其中的兩個主人公「子虛烏有」卻成為被人們普遍掌握的典故。

  也作「烏有子虛」、「烏有先生」、「烏有翁」。

  漢代張衡仿《上林賦》而作《西京賦》,開頭便是「有憑虛(憑借空虛)公子者,心侈體泰,雅好博古 言于安處(怎麼處)先生」。其中「憑虛安處」,完全是子虛烏有的翻版。

  (程 濱 王成綱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chapter-379-5-10.shtml
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