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國時代已經是周朝的後期,周赧王雖然是天子,卻沒有實權。當時稱為戰國七雄的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七國,都很有勢力。尤其是強大的秦國,老是想吞併其他六國,將來自己當天子。
有一天,楚孝烈王聽說魏國信陵君打敗了秦國,就向周赧王說,現在是最好的時機,大家聯合起來消滅秦國吧!周赧王早就知道秦國想侵犯周朝的野心,就一口答應派兵支援。軍隊需要馬匹和武器,但是當時軍費不夠,只好向國內有錢的人借。並且說明等打勝仗回來,再加上利息還給大家。
誰知道,他們出兵以後,只有楚、燕兩個兵馬來會合,其他諸侯並沒派兵。仗沒打,錢卻花光了。債主天天在宮門口吵著要錢。赧王只好躲一個高臺上去。
說明:
這個故事出自「漢書」諸侯王表序。比喻欠債太多,無法償還。
舉例:
1. 小李因為賭博輸了很多錢,現在是債臺高築了.
2. 張先生做生意失敗了,如今債臺高築,連房子都賣了。
——形容欠債太多。所謂債多不愁,蚤多不癢。事見「國策」。
戰國時的周赧王,是個極其懦弱無用的傢伙,雖然名義上,他是一國的君王,實際上確並無實權。當時,他所管轄的國土既小而又把它分為兩部份來治理——東周和西周。現在河南鞏縣一帶的是東周,由東周公來管理;河南王城一帶的是西周,由西周公來統御。而周赧王自己則住在西周。
楚孝烈王因聽說魏國的信陵君將秦國擊敗,想做合縱抗秦的縱約長,約會各國一同出兵來消滅強秦;並請周赧王正式下令聲討。周赧王早就看出秦國遲早有兼併蠶食周朝的一天,乃同意了他的請求。於是就在西周招兵買馬匯及了大軍,然後由西周公帶領著前去與各國的兵馬會合。可是當時周朝因窮得實在籌不出這一筆數目龐大的軍費,只好立下字據,向國內的殷商富豪們臨時告債濟急;並言明等到將來打了勝戰回來,一定予以加倍償還。
誰知周赧王的大軍出動以後,僅只有燕楚兩國派兵前來會合,他們一直在約定的地點等了三個多月,依舊不見其他的諸侯國派兵前來。結果,這一仗非但沒有打成,倒把借來的軍費都在行軍和等候中化得一乾二淨了。最後,西周公看情形不對,只好將大軍撤回國內。
這時,國內的殷商富豪卻天天拿著借據到宮門外來向周赧王索債,搔擾之聲,一直傳到內廷裏面。周赧王因國庫支絀,而又無錢償付,於是不得不整日躲在宮內的一座高臺上,借以暫避。後人因此,便將那座高臺,名之謂「避債臺」。「債臺高築」一語,也就是由此而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