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謂立法者自已訂定了法律來限制拘束人家,結果本身反遭此害。「史記」「商君列傳」:「商君喟然歎曰:『嗟乎!為法之弊,一至此哉!』」
  公元前三五九年,秦孝公為了進一步革新政制,勵精圖強,乃決心變法,並任用當時有名的政治家—商鞅。
  商鞅(約前390一前338)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。原是衛國人,姓公孫,名鞅,故亦稱衛鞅、公孫鞅。入秦後因功封於商邑(今陝西商縣東南),號商君,故又稱商鞅。商鞅自幼關心政治,喜歡研究法律,因在衛國未被重用,聽說秦孝公勵精圖治、招納賢才,便來到秦國,被任命為左庶長。
 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,商鞅於秦孝公六年(前356年)、十二年(前350年)先後兩次實行變法,其主要內容有:
一、編定戶籍,加強內部管理。
二、一個戶主如果有兩個兒子,到一定年齡必須分家,各自獨立生產,維持生活,以防彼此間之相互依賴。
三、全國百姓,無分男女老小,一律都要去從事耕作和紡織,如其工作成績超出一般人的生產量,可免除徭役,以加強秦國的經濟力量。
四、重新規定爵位,獎勵對外作戰有功的人。
五、凡是沒有軍功的貴族,一律廢除他們原來的爵位。
六、普遍建立以縣為單位的行政制度形成中央集權制。
七、廢除井田制,准許耕地者自由轉讓買賣。
八、統一度量衡制度。
九、實行連坐法,即編十家為一「什」,一家犯法,其餘九家必須聯名舉報,如不舉報,則十家同罪,包庇窩藏犯人的,和犯人受到同等處罰。
  由於商鞅變法的內容,完全適合於當時秦國的經濟出產和軍事擴展的要求,因而不到十年的功夫,秦國的兵力國勢,日趨強盛。
  商鞅的兩次變法,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繁榮,奠定了秦國強盛的基礎,可是也就是因為商鞅執法過嚴,近之於苛,同時也觸犯了世襲貴族的利益,所以多遭臣民和一般貴族所怨恨反對。
  後來,秦孝公死後,太子駟登位,號惠文公。於是先前一些不滿意施行新法,和後來那班吃過他變法苦頭的貴族,便趁機在新王面前誣告商鞅謀反。秦惠文公因過去曾和商鞅不陸,便派兵逮捕他。
  商鞅被官兵們逼得走頭無路,只得倉皇逃入函關(地名,今河南真靈寶縣南),原想在函關的一家隱蔽的客棧暫時歇腳,不料客棧的主人因不知道他是商鞅,先要驗明他的身份,才敢允許他留宿。
  「且稟官人,並不是小的故意留難,這是商鞅大人所規定的律法:凡客棧店主未曾驗明旅客身份而擅自應允此投宿者,是要處死刑的!」
  商鞅聽了店主人的這一番話,真是欲哭無淚,笑啼皆非,最後,他終於祇好搖搖頭走開了。一路上,他還在喃喃地嘆息著:「唉!想不到為法者的弊害,竟到了這種地步,此真所謂是『作法自斃』矣。奈何,奈何!」
  他只得又回到商邑。秦軍攻破商邑後他被抓獲,秦惠王將他車裂(五馬分屍)於咸陽。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作法自斃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7/11/14/49277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
【原文】
後五月,而秦孝公(1)卒,太子立。公子虔(2)之徒告商君(3)欲反,發吏(4)捕商君。商君亡(5),至關下(6),欲捨(7)客舍(8)。客舍人(9)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「商君之法,舍人(10)無驗者(11)坐(12)之。」商君喟然(13)歎曰:「嗟乎(14),為法之敝(15)一至此哉!」去之魏。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師,弗受。商君欲之他國。魏人曰:「商君,秦之賊。秦強而賊入魏,弗歸,不可。」遂內(16)秦。商君既復入秦,走商邑,與其徒屬(17)發邑兵北出擊鄭。秦發兵攻商君,殺之於鄭黽池。秦惠王車裂(18)商君以徇(19),曰:「莫如商鞅反者!」遂滅商君之家。(《史記·卷六八·商君列傳》)

【批注】
(1)秦孝公:戰國時代秦國國君,名渠梁。在位二十四年而卒。
(2)公子虔:戰國時代秦國人。秦孝公兒子駟的師傅,反對商鞅變法的代表人物。
(3)商君:戰國時代衛國人。姓公孫,名鞅,或稱為「衛鞅」、「 商鞅」。
(4)發吏:派遣官吏。
(5)亡:即逃亡。
(6)關下:指函谷關附近。函谷關,戰國時代秦國所建,所以又稱為「秦關」。
(7)捨:音社,住宿。
(8)客舍:供往來旅客住宿、休息的旅舍。
(9)客舍人:旅舍主人。原作「客人」,人上無捨字,現依《史記會注考證》本。
(10)舍人:住宿的人。
(11)驗:此指證件。
(12)坐:即連坐,就是一個人犯罪,相關的人都會遭到牽連而受罰。
(13)喟然:歎氣的樣子。喟,音愧。
(14)嗟乎:表示感歎的發語詞。嗟,音接。
(15)敝:傷害,害處。
(16)內:通「納」,交回、送回。
(17)徒屬:指其封邑中的部下。
(18)車裂:古代的一種酷刑,俗稱「五馬分屍」。就是把人的肢體綁於數輛車上,將其分拉撕裂至死。
(19)徇:音訓,示眾。

【故事闡述】
商君,姓公孫,名鞅,戰國時代衛國國君姬妾所生的公子。公孫鞅年輕時就喜好刑名法術之學,因侍奉魏國國相公叔座而做了中庶子。後來,公叔座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公孫鞅繼任國相,但不為魏惠王接受。

公叔座去世後不久,秦國君秦孝公下令在全國徵求有才能的人,想要向東收復失地,重振秦穆公時代的霸業。於是,公孫鞅便西去秦國,靠著秦孝公的寵臣景姓太監,公孫鞅見到了秦孝公,還被重用入秦為相,他並說服秦孝公變更法度,推行新法。

秦孝公因接受公孫鞅的變法主張,積極實施各項改革。新法實施一年整時,太子觸犯新法,公孫鞅為能順利推行新法,依新法要將太子治罪,但太子是國君繼承人,不能處罰。所以,就懲罰監督他行為的老師公子虔,用墨刑(指在罪輕者前額刺字,並染上墨色顏料)刑罰傳授太子知識的老師公孫賈。新法施行的第四年,公子虔又犯新法,被處以劓刑(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罰)。新法推行實施了十年,沒有人會把遺失路上的財物據為己有,山林間沒有盜賊,社會風氣良好,人民安居樂業。漸漸的秦國走向富強,實力也更加強盛,進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。

後來,公孫鞅還設計俘虜了魏國公子卬,因而大敗魏國,秦孝公便把於、商十五個邑封給他,封號稱為商君。不過由於公孫鞅變法革新時,執法非常嚴苛,得罪了許多皇親國戚。

秦孝公去世後,秦惠公繼位。公子虔等一班人告發商君想造反,秦惠公派遣官吏捉捕商君。商君逃亡到函谷關附近時,想投宿住旅舍。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,說 ︰「商君的法律,住宿的人要是沒有證件,旅舍主人要連帶受罰。」商君長歎了一口氣說︰「唉!制定新法的害處竟到這樣的地步!」說完便離開秦國逃往魏國。魏國人怨恨他欺騙公子卬而擊敗魏軍,不願收留他。商君想到其它國家,魏國人說︰「商君,是秦國的逃犯,秦國強大逃犯跑來魏國,不送返,不可以。」於是把商君送回秦國。

商君再回到秦國後,便潛回自己的封地商邑,和他的部下發動封邑中的兵隊,向北進攻鄭國以尋求出路。秦國出兵攻打商君,並在鄭國黽池把商君殺死。之後,秦惠王還把商君五馬分屍示眾,說︰「不要像商鞅一樣圖謀反叛!」於是就把商君全家誅滅。

所以,「作法自斃」這句成語就是由此演變而來,是說立法的人因自己觸法而自害,即比喻自作自受。

【討論】
(1)商君為什麼要嚴懲太子的兩位老師?你有什麼看法?
(2)你認為自己是守法的人嗎?現今社會上有法律規範人的行為,但為什麼有些人還是有法不依要做壞事?請說說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。

【造句練習】
例:他身為官員卻因一己私利而貪贓枉法,終有一天會作法自斃。
例:他隨便的誣陷別人,現在一個朋友都沒有,真是作法自斃。

【相似成語】
作繭自縛;自作自受;咎由自取;玩火自焚

【課後時間】
「作法自斃」及「作繭自縛」都是因為做了某事,反倒使自己不利的意思,請說說這兩個成語如何分辨?並舉例說明。

參考答案︰
「作法自斃」有滅亡、受害的意思,用語較重。
「作繭自縛」有陷入困境的意思,用語較輕。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49277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