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。
源于《世說新語•任誕》:「桓子野每聞清歌,輒喚奈何!謝公(謝安)聞之曰:『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。』」
桓子野就是桓伊,曾與謝玄(謝安之侄)在淝水以八千人戰勝前秦苻堅幾十萬人馬。桓伊善吹笛,江左第一。據《晉書•桓伊傳》記載,桓伊善音樂,盡一時之妙王徽之(王羲之之子)謂伊曰:「聞君善吹笛,試為我一奏。」桓伊是時已顯貴,素聞徽之名,便下車,踞胡床(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,類似現在的「馬劄」),為作三調,弄畢,便上車去。據《神奇秘譜》記載,琴曲《梅花三弄》即據此改編而成。後因以「桓伊三弄」指《梅花三弄》曲,也借指梅花而成為典故,如:「又爭奈,桓伊三弄,開遍西湖,春意爛。」(宋代高觀國《賀新郎•賦梅》)
引文的大意是,桓伊每聽到有人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,總是感慨地呼叫:「怎麼辦呢?」謝安聽說了桓伊的慨歎,便說:「子野(桓伊的字)可說是『一往情深』了。」——謝安怎會如此關心桓伊呢?這裏有故事。
桓伊為江州刺史,善吹笛,獨擅江左。謝安位顯功盛,為人所讒,孝武帝疑之。會帝召(桓)伊飲宴,(謝)安侍坐。帝命伊吹笛,吹一弄後,伊請彈箏,而歌《怨詩》,曰:「為君既不易,為臣良獨難。忠信事不顯,乃有見疑患。」聲節慷慨。(謝)安泣下沾衿,乃越席捋其須曰:「使君(對州長官的尊稱)于此不凡!」帝甚有愧色。(《晉書•桓伊傳》)
由此可知,作為謝玄叔父的謝安,陷于讒誣時,是桓伊用音樂為他解的難。這就不難理解謝安為什麼慨歎桓伊「一往有深情」了。
「一往有深情」後被煉為典故「一往情深」。也作「一往而深」。
又,桓伊為孝武帝吹笛也留下了「桓伊笛」的典故,是說用樂曲傳達心曲。
(王成綱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book-379.shtml